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舒菁課題組:電弱對稱破缺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成果簡介】
電弱對稱破缺機制是粒子物理中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國際上,關于解釋電弱對稱破缺動力學機制最多的是Higgs作為一個復合粒子的情況。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舒菁課題組在上述問題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提出了通過新的對稱性(Maximal Symmetry)完美解釋電弱對稱性自發破缺的起源。這是一種新型的基于對稱陪集空間的可計算的四維復合希格斯模型,對于這樣的空間,存在著關于Nambu Goldstone-Boson粒子對稱變換的線性表示,因此可以基于全局對稱性推斷出低能有效作用的一般表達式。研究發現,其中存在著一種具有新的對稱性的理論,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預測希格斯勢僅取決于頂夸克的Yukawa耦合且是有限的,不依賴于紫外貢獻。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Maximally Symmetric Composite Higgs Models”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圖文導讀】
圖1 性能表征?
左:調整Δi為不同的輸入參數xi,c+R(黑色),c+L(藍色),f(紅色),Ms(綠色)和mρ(玫紅色)作為的mh的函數的散點圖。右:調整Δm作為ξ的函數,希格斯粒子的質量mh=125 GeV。紅色實線是Δm的解析表達式。
圖2 性能表征
希格斯粒子質量作為g(左)的函數和Mt(右)的函數的散點圖。
【研究內容】
這種新的對稱性可允許在電弱和禁閉能標之間的小分離,從而預測最小精細調節和正確的Higgs質量。這種模型不需要之前模型復雜的結構,比所有先前的可計算的復合更簡單。相關工作和方法也將推廣到其他領域應用。
原文鏈接:http://www.cas.cn/syky/201709/t20170929_4616412.shtml
文獻鏈接:Maximally Symmetric Composite Higgs Models (Phys. Rev. Lett., 2017, DOI: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19.131803)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石小梅編輯,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