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楊金波團隊Acta Mater.:Sm1.5Y0.5Fe17-xSix及其復合材料的可調的內稟磁性和微波吸收性能
【引言】
隨著通信和雷達技術的快速發展,微波吸收材料(MAMs)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MAM材料對于防止電磁干擾和減弱雷達反射信號有重要作用。當前社會需開發出的MAM材料需具有重量輕,厚度薄,寬帶寬和在高頻下高吸收性能的特點。長期以來,人們對稀土-過渡族金屬間化合物(R-T)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永磁材料開發方面。近日,有學者報道了Sm1.5Y0.5Fe17-xSix及其石蠟復合材料作為微波吸收材料的應用。該文基于R-T材料的平面各向異性和高的飽和磁化強度的特點,探索了將R-T材料開發為新型微波吸收材料。
【成果簡介】
近日,北京大學的楊金波教授、侯仰龍教授、王常生副教授和劉順荃高級工程師(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Acta Mater.上發布了一篇關于碳微波吸收材料的文章,題為“Tunable magnetic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Sm1.5Y0.5Fe17-xSix and their composites”。 作者報道了Sm1.5Y0.5Fe17-xSix及其石蠟復合材料的磁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研究結果發現,Si的引入可以顯著地調節Sm1.5Y0.5Fe17-xSix的本征磁性,使Sm1.5Y0.5Fe17-xSix石蠟復合材料成為優良的微波吸收材料。在測試頻率范圍內,復合材料的磁導率μ'特別是在較高的頻率下,引入Si后略有下降,而當Si含量從x = 0.0增加到x = 1.5時,介電常數ε'降低了約40%,有利于改善阻抗匹配并提高微波吸收性能。隨著Si含量的增加,具有相同復合厚度的反射損耗(RL)的峰值頻率(fp)會隨著共振頻率的變化而變大。此外,在復合材料中還發現了非常高的介電微波吸收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有效吸收帶寬(QB)。
【圖片導讀】
圖1 樣品的XRD圖譜
(a) Sm1.5Y0.5Fe15.5Si1.5粉末樣品的XRD圖譜;
(b) Sm1.5Y0.5Fe15.5Si1.5磁取向樣品的XRD圖譜;
(c) Sm1.5Y0.5Fe15.5Si1.5粉末樣品經研磨4h后的XRD圖譜。
圖2 樣品經研磨后的平均晶粒尺寸
(a) 用(113)峰計算出的平均晶粒尺寸;
(b) 用(300)峰計算出的平均晶粒尺寸;
圖3 Sm1.5Y0.5Fe15.5Si1.5樣品的磁化曲線
(a) 測量區域與樣品對齊方向平行;
(b) 測量區域與樣品對齊方向垂直。
圖4 Sm1.5Y0.5Fe17-xSix石蠟復合材料樣品的復磁導率
(a) ε'的頻率依賴性;
(b) ε“的頻率依賴性;
(c) μ'的頻率依賴性。
(d) μ” 的頻率依賴性。
圖5 不同厚度樣品的頻率依賴性
(a-h) 反射損失(RL)與頻率、樣品厚度的關系圖;
(i-l) 不同頻率與不同厚度的樣品的RL;
(m-p) 樣品相應的有效吸收帶寬(QB)。
圖6 其他與厚度相關的峰值
(a) Sm1.5Y0.5Fe15.5Si1.5復合材料不同頻率與不同厚度的樣品的RL;
(b) Sm1.5Y0.5Fe15.5Si1.5復合材料反射損耗(RL)與頻率、樣品厚度的關系圖。
【小結】
這篇文章介紹了Sm1.5Y0.5Fe17-xSix及其石蠟復合材料的磁性和微波吸收性能。作者通過改變Sm1.5Y0.5Fe17化合物的固有磁性,證明Si對微波吸收頻率和電磁匹配具有顯著的調諧作用。微波測量結果顯示了固有磁性與微波吸收特性之間的內在聯系:隨著Si含量的增加,具有相同復合厚度的反射損耗(RL)峰值的峰值頻率(fp)有增加。此外,在復合材料中還發現了非常高的介電微波吸收峰,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有效吸收帶寬(QB)。
文獻鏈接:Tunable magnetic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Sm1.5Y0.5Fe17-xSix and their composites (Acta Mater., ?2017 , DOI: 10.1016/j.actamat.2017.12. 042)
【團隊介紹】
北大磁學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1)研究各向異性此份和粘接磁體的產業化核心技術,最終促成磁粉-磁體-電機的產業鏈,實現電機產品換代和行業升級;(2)研究和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和更高磁特性的新一代永磁材料;(3)研究和開發具有高使用溫度的永磁材料,以滿足風力發電和新能源汽車對磁體高溫特性提出的新要求;(4)研究間隙型稀土-過渡族金屬間化合物磁各向異性的調控及新型高頻磁性材料。同時,基于電荷和自旋是電子的兩個內稟屬性的特點,致力于研究磁電子學和新型磁性材料與器件。相關的研究方向有:(1)自旋-軌道-谷電子學材料的結構和物性研究;(2)磁性材料的多場調控研究;(3)低維強關聯和無序體系的磁性研究。
【文獻推薦】
[1] Y.C. Yang, et al.,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terstitial compounds of the type R2Fe17CNx, RMo1.5Fe10.5CNx and R2Fe14BNx, Proc. Int. Symp. Phys. Magn. Mater., 2nd(1992), 2, 593-9;楊應昌等,《中國稀土學報》(4)(1990)P376;Y.C. Yang et al., (Invited).J. Appl. Phys., 70(1991)6001;Y.C. Yang et al., J. Appl. Phys., 70 (1991) 6018;J.B. Yang et al. Appl. Phys. Lett., 71(1997)3290.
[2] J. M. D. Coey and H. Sun,Improved magnetic properties by treatment of iron-based earth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n ammonia, J. Magn. Magn. Mater. 87(1990) L251.
[3] J.B. Fu et al.,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Fe1-xCox)10.5M1.5(M=Mo and V) and their nitrides,AIP Advances,7, (2017)056202; X. B. Ma, et al., J. Alloys Compd., 612(2014) 110;R. Wu, et al., IEEE Trans. MAG., 49(2013)3338; M.Y. Xing, et al., J. Magn. Magn. Mater.,326(2013) 201;IEEE Trans. MAG. 49(2013)3248; S.Q. Liu et al., Chin. Phys. Lett., 27(2010) 097505; Z. Lin et al., Appl. Phys. Lett., 100 (2012) 052409.
[4] 王常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報告[2006], 結題報告[2013]:“平面各向異性R-Fe-N磁粉及其復合材料的高頻電磁特性研究”.
[5] L.Z. Li, et al.,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terstitial-atom-modified
Ce2Fe17NX and its composites,Appl. Phys. Lett., 105 (2014)022902, (Editor’s Pick).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金屬學術組jcfxs01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