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科院知識“增值”超4000億
記者今天(1月24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初步統計,2017年中科院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4080億元,新增利稅503億元;院所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07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創造就業崗位16萬個。
“去年我們狠抓重大成果轉化,取得了很多示范應用。”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說,“我們還部署了10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部分項目已取得可喜進展。”
例如,中科院的低階煤專項已落實20個工業示范項目,預期帶動社會投資40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234億元。
禽流感亞單位二價疫苗和寨卡滅活疫苗實現技術轉移,抗阿爾茨海默癥、超長效抗糖尿病、抗腫瘤創新藥物等多種新藥的臨床工作取得進展,腫瘤免疫靶向小分子抑制劑以4.57億美元價格轉讓,成為我國制藥行業金額最大的技術交易。
“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已示范應用于國內61個機場的旅客安檢,在全國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以上機場的示范覆蓋率達到80%。
2017年,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面向中小企業推出了“普惠計劃”,“入池”企業可以在2年內免費自行實施使用中科院專利;該中心還首次啟動“中科院專利拍賣”活動,面向全社會發布了1006件擬拍賣專利。
“正式拍賣時間定于2018年3月份,這將是我國專利公開拍賣有史以來數量最大、質量最高的一次。”延慶透露。
此外,2017年,中科院9家研究所和1個共建單位入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這些基地累計發起和管理基金總規模超50億元,建設各類雙創支撐平臺近100個,累計孵化企業700余家,其中已掛牌上市公司7家,帶動社會就業逾10000人。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