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蝦殼做的薄膜讓食物保鮮更持久


shrimp-shell-chitosan-food-wrap-1

通常來說吃剩的蝦殼會被當做垃圾倒掉,但是科學家們卻變廢為寶,他們在動物甲殼中找到抗菌性物質——殼聚糖,將其作為一種原料添加進汽車油漆、質子導電晶體管和保鮮膜中。

最近,科學家們又有新發現,殼聚糖可用于制作新型塑料薄膜包裝,讓食品的保鮮期變得更長。

看起來,殼聚糖就是為這種食品袋量身定制的,因為它除了具有抗菌的功效外還具有殺菌、無毒和易成型等特性。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添加葡萄籽萃取液的方法提高該薄膜的性能。研究顯示,這樣類似的萃取液除了具有抗菌殺菌的特性外,還是一種兼備抗氧化、防腐和抗病毒特性的材料。在其它性能方面,這種復合薄膜在強度和延展性上與常規合成聚乙烯薄膜相當,此外,它還可以阻止紫外線的穿過。在實驗室測試中,同等條件下,這種薄膜的保鮮時長是普通薄膜的兩倍。

從生活層面上說,薄膜延長食物保鮮時間,幫助人們減少浪費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從環境角度來看,這種薄膜被丟棄后會自動開啟生物降解模式,這就減輕了環境負荷。因此該薄膜一旦商業化成功,它較聚乙烯薄膜來說無疑是一種更加環保的選擇。

原文參考地址。

材料牛編輯曉fire編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