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劍林/李斌/董海青/逯向雨 Adv. Sci.:糖尿病足潰瘍納米醫學
糖尿病足潰瘍(DFU)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其本質是由糖尿病神經病變、血管疾病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不愈合傷口。約19%-34%的糖尿病患者受到DFU的影響,且DFU的相關治療費用占據糖尿病護理費用的1/3(約9660億美元)。
近些年學界設計了一系列納米藥物用于治療DFU,但是目前對基于微環境調控的納米治療策略的討論仍然較為零碎。鑒于此,同濟大學醫學院施劍林教授、逯向雨助理教授、董海青副研究員和同濟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李斌教授等人對基于糖尿病足潰瘍微環境的納米醫學作了全面綜述,提出了“DFU納米醫學”的新概念,并探討了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和其復雜的微環境,以期建立糖尿病足納米療法的理論基礎。
【圖文導讀】
引入“DFU納米醫學”的概念,橋聯“DFU”和“納米醫學”。
圖1. DFU納米醫學進展時間線
傷口愈合的四個階段,即止血、炎癥、增殖和重塑,對比DFU與正常傷口愈合的差異。同時,系統性地介紹DFU的微環境,包括高血糖、持續炎癥、持續感染、乏氧、缺血、高蛋白酶活性和動態的pH,并闡述相關微環境對DFU傷口愈合的影響(圖2)。
圖2. DFU復雜的微環境。
隨后,列舉臨床上基于重塑微環境的治療策略及其不足,討論構建的各種納米系統對DFU微環境的改善方式及納米藥物的優勢(圖3)。
圖3. DFU納米醫學的治療策略,包括降低血糖、止血、抗炎、抗感染、促血管生成、ECM重塑、促上皮化和改善乏氧。納米藥物通常在水凝膠(最主要)、纖維和微針等宏觀基質的協助下,發揮單一或多種功能治療DFU。
最后,提出“DFU納米醫學”的挑戰與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Fang Huang, Xiangyu Lu, Yan Yang, Yushan Yang, Yongyong Li, Le Kuai, Bin Li, Haiqing Dong, Jianlin Shi,?Microenvironment-Based Diabetic Foot Ulcer Nanomedicine. Adv. Sci. 2022, 2203308.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3308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