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電池 鎳全新冶煉方法登上Nature!!!


電動汽車電池等需求將推動全球鎳消費量從300萬噸/年增至2040年600萬噸/年。當前鎳生產面臨?資源結構失衡、高碳排放、工藝復雜、能耗高、技術局限性?等多重挑戰。例如全球60%鎳供應依賴硫化礦(1.5–4 wt% Ni),但其儲量僅占陸地鎳資源的40%,且逐漸枯竭;60%鎳資源為紅土礦(平均1.5 wt% Ni),但鎳以復雜硅酸鹽(如蛇紋石)或鐵氧化物形式存在,難以高效提取。現有火法冶金(如RK-EF/高爐)使用焦炭或煤作為還原劑,每噸鎳產生?45噸CO?(HPAL法為14噸,硫化礦處理為6噸),遠超鋼鐵生產(2.3噸CO?/噸鋼)。鎳生產平均碳排放達?20–27噸CO?/噸鎳,是鋼鐵的10倍,成為環境負擔最重的金屬之一。

德國馬普可持續材料研究所I. R. Souza Filho等人通過氫等離子體技術革新鎳冶金流程,實現了選擇性的鎳還原,得到雜質極低(硅含量<0.04wt%,磷含量約0.01 wt%,鈣含量<0.09wt%)的合金,無需進一步精煉。所提出的這種方法有望比現有做法提高約18%的能源效率,同時減少高達84%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解決了傳統工藝的高排放、高能耗與資源限制問題,為全球能源轉型中鎳的可持續供應提供了關鍵技術路徑。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nickel enabled by hydrogen-based reduction為題發表于Nature。

?

氫等離子體熔融還原法主要創新點在于

1:單步冶金工藝整合

傳統鎳生產需多步驟(煅燒、熔煉、還原、精煉),而氫等離子體熔融還原(HPSR)將全部流程整合為單一冶金步驟,在一個爐內完成。這大幅縮短流程、降低能耗,并減少設備復雜度。

2:節能環保

零碳還原劑:使用氫等離子體(H?、H?、H)替代傳統碳基還原劑(如焦炭),消除直接CO?排放。若氫能來源于可再生能源,則整個工藝可實現碳中和。

能耗降低18%:整合流程減少能量損失(如傳統工藝中煅燒爐與電弧爐間的熱能損失)

CO?減排84%:對比傳統工藝(45噸CO?/噸鎳),HPSR每噸鎳排放僅約7.2噸,若使用綠氫則趨近于零。

3.?低品位紅土鎳礦高效利用

處理復雜礦物:針對紅土礦中鎳以鎂硅酸鹽或鐵氧化物形式存在的難點,HPSR通過熔融態離子化打破礦物晶體結構,實現鎳的高效提取。

資源可持續性:全球60%鎳資源為低品位紅土礦,HPSR技術減少對高品位硫化礦的依賴,延長資源壽命。

4.?高選擇性還原與合金純度

熱力學控制:通過調控爐內氣氛(如Ar-H?比例)和溫度,優先還原鎳而非鐵或雜質(如Si、Ca、P),直接產出高純度鎳鐵合金(鎳含量可達97.3%)。

免精煉:合金雜質含量極低(如Si <0.04 wt%、P≈0.01 wt%),無需后續精煉步驟。

?

圖1: 從天然礦石中生產鎳

圖2:揭示相變

圖3: 高品位鎳鐵生產的最佳熱力學成分區間,金屬液滴的凝固樣品和顯微結構

圖4:Fe–Ni二元產品合金中Ni品位和回收率。

圖5:傳統RK-EF路線和HPSR替代方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效比較分析。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90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