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轉身 廢紙變身氣凝膠


綽號“藍煙“的氣凝膠是世界上最輕的固體。因其99.8%是空氣,氣凝膠擁有很高的隔熱和絕緣性能,應用前景良好。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用廢紙做出了氣凝膠。

之前,氣凝膠主要用二氧化硅,并加入物質,如其他金屬氧化物、聚合物、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等而成。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這項技術據稱環境更友好,能耗更低、排放有毒物質更少、使用危險化學品更少,而僅僅只用那些被送往垃圾場的材料。

副教授Duong Hai Minh手持氣凝膠,左邊和中間均為研究生。

這個經濟效益非常好的制作工藝第一步是將取自紙張的纖維素纖維與水混合。然后將一種交聯耦合聚合物加入混合物中并聲振。接著,混合物倒入模具并在零下18度下冷藏24小時,之后在零下98度下凍干2天。最后,在120度下烘干3小時。最終得到了一種無毒、柔軟、強度高、吸油的不透明生物降解材料。

如果涂上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纖維素氣凝膠將會變得非常疏水。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將其用于處理漏油,它將吸收超過90倍干重的原油,并不會吸入水分。隨后它又可以像海綿一樣,把吸入的原油排放出來。

在建筑物絕緣方面,這種氣凝膠也可以找到用武之地。它可以保溫、抗濕,給墻體增強,而且比傳統的纖維羊毛材料占地小。它還可以作為一種保護性包裝使用,或者傷口堵塞醫學海綿。當加入金屬納米粒子,并錘扁去除空氣成分,氣凝膠可以轉變成一種機械性能極好的磁性薄膜。

如果不涂上甲基三甲氧基硅烷,高孔隙度的氣凝膠可以吸水和其他液體,可以作為尿布或者衛生巾使用。

該項技術已經在由公司進行產業化研究。

原文地址

材料牛編輯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