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Energy Mater.:超疏水準固體電解質提高Li-O2電池潮濕環境中安全性和循環壽命
【引言】
鋰空電池(也場被稱為Li-O2電池,可參考材料牛文章:鋰空電池專題之反應原理研究進展】基于金屬Li和O2氧化還原反應時,化學能轉換電能的電池。鋰電大牛Peter G. Bruce,對鋰硫電池和鋰空電池曾做了較為詳盡的對比[1],同時包括鋰氧、鋰硫、鋰離子電池、鋅空電池比容量的對比。和鋰硫電池相似,Li-O2電池具有相當高能量密度(≈3500 W h kg?1),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
細心的讀者注意到了鋰空電池有含水和不含水兩種類型電解液:在含水電解液中,O2形成O22-,并和Li+形成Li2O2,Li2O2進一步反應生成LiOH;不含水電解液O2與Li+最終產物就是Li2O2。近來研究證明,H2O直接導致LiOH生成,進而影響Li-O2電池的性能[2]。但是,使用金屬鋰做負極,在充電過程中,空氣中的H2O不可避免的穿過電解液與負極反應,導致鋰還原時有枝晶狀產生,進而造成短路等危險。
【成果簡介】
11月3日,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線發表題為“一種用于Li-O2電池的超疏水準固體電解質:潮濕氣氛中改善安全性和循環壽命”(A Super-Hydrophobic Quasi-Solid Electrolyte for Li-O2 Battery with Improved Safety and Cycle Life in Humid Atmosphere)的研究論文[3],南京大學周豪慎教授,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Dr. J. Yi為共同通訊作者。
本文亮點:將超疏水準固體電解質(SHQSE)應用到Li-O2電池中,使得Li-O2電池在濕度45%的環境中,實現長的循環壽命和良好的安全性。
【圖文導讀】
無機固態電解質玻璃陶瓷薄膜(glass-ceramic film (LiSICON, Li2O-Al2O3-SiO2-P2O5-TiO2-GeO2, Ohara Corporation)可有效阻隔H2O穿過,有望實現電池在濕度51%的環境中應用。但其在堿性介質中的不穩定性和有限的循環壽命,以及差的機械柔韌性和脆性也不利于其應用(圖1a)。于是,研制機械強度穩定,熱穩定性良好,離子電導率高,電壓窗口寬,并能抑制H2O從陰極到金屬Li陽極的滲透的電解質就非常關鍵(圖1b)。
圖1?電池在潮濕大氣中的示意圖
a、b)?電解質a) LiSICON膜和b) SHQSE膜。
圖2?SHQSE膜的微觀形貌和宏觀尺寸及其熱穩定性。
a,b)SHQSE膜在a)平坦和b)彎曲條件下的照片圖像。
c)SHQSE膜的SEM圖像。
d)SHQSE膜的熱重分析(TGA),在流動空氣下,10℃ min-1。
e,f)SHQSE膜在120℃處理1小時e)之前和f)之后的照片圖像。
圖3?SHQSE膜的接觸角和疏水性實驗。
a)H2O接觸角和SHQSE膜上H2O滴的相應形狀。
b,c)不同時間下玻璃纖維(GF),非織造片材和SHQSE膜的疏水試驗。
d,e)使用溶解的FeCl3作為顏色指示劑的2mL H2O的滲透實驗:d)GF膜和e)SHQSE膜。
圖4?阻抗,LSV與恒電流循環測試。
a)不銹鋼(SS)/ SHQSE / SS電池結構,通過電化學阻抗譜(EIS)測量研究離子電導率,SHQSE的奈奎斯特圖。
b)掃速1 mV s-1時SHQSE的LSV。
c)恒電流循環來研究Li溶解/沉積過程的穩定性。電流密度0.05 mA cm-2,間隔時間30分鐘。
圖7 電池性能測試
a,b)多次循環的充放電電壓曲線,a,SHQSE和b)液體電解質。
c)電池充放電在150周期內的循環性能和庫侖效率,電流密度500 mA g-2。
【展望】
超疏水性的準固體電解質表現出強耐熱性(無明顯分解低于230℃),高電化學穩定性(>5.5V),離子電導率(0.91×10-3 S cm-1)和超疏水性(接觸角>150°),實現Li-O2電池在潮濕的大氣中工作的安全性和長壽命。結果表明超疏水性質的固態電解質可以阻止H2O與金屬陽極Li交叉反應,為鋰空電池的未來應用進行了有益探索,但Li-O2電池要作為電動車輛的電源,還需要努力。
原文鏈接:A Super-Hydrophobic Quasi-Solid Electrolyte for Li-O2 Battery with Improved Safety and Cycle Life in Humid Atmosphere (Adv. Energy Mater. 2016, 1601759,DOI: 10.1002/aenm.201601759)
通訊作者周豪慎教授簡介:
周豪慎教授,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能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教育部長江教授,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能源部門首席科學家(兼),東京大學工學院客座教授,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973)首席科學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過NEDO,JST,JSPS等日本國家大型研究項目。在化學,材料及能源領域權威學術刊物如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 Chemie, JACS, Adv Mater, Nano Letter, ACS Nano, Adv Fun Mater,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Enviroment Sci.等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超過230篇,發表文章他引超6000次,其中單篇被引用超100次的有16篇,H因子45。已取得專利18件;轉讓技術,并被推向產業的有2項;主持與日本的汽車、化工、電力等領域知名公司合作的研發項目多項。目前本實驗室在研項目有科技部973項目(首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科技廳項目,企業合作項目等。
參考文獻:
1,Bruce PG, Freunberger SA, Hardwick LJ, Tarascon J-M. Li-O2 and Li-S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storage. Nature materials 2012, 11(1): 19-29.
2,Liu T, Leskes M, Yu W, Moore AJ, Zhou L, Bayley PM, et al. Cycling Li-O2 batteries via LiOH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Science 2015, 350(6260): 530-533.
3,Wu S, Yi J, Zhu K, Bai S, Liu Y, Qiao Y, et al. A Super-Hydrophobic Quasi-Solid Electrolyte for Li-O2 Battery with Improved Safety and Cycle Life in Humid Atmospher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6: DOI: 10.1002/aenm.201601759.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學術小組pamperhey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參與新能源話題討論請加入“材料人新能源材料交流群 422065952”。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新能源前線”或掃碼關注。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