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3D打印椅子很特別 高仿鋁合金微觀結構


joris-laarman-lab-aluminum-gradient-chair-designboom-01-818x819 (1)

材料牛注:設計靈感的來源于方方面面,荷蘭的設計師們從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獲得靈感,設計了一把特別的座椅——仿照鋁金屬的微觀結構搭建而成。

在荷蘭設計師Joris Laarman的實驗室中,最大程度發掘設計師潛力的方法就是:與思想“做游戲”——這也是這些設計師們日常的主要工作。現在,實驗室的創始人和員工們把“設計理念”看做是他們努力得出的一個產品,這也被列為世界“概念創建”的成功案例之一。

該實驗室坐落于荷蘭這個極富創意與設計氛圍的國度,由Joris Laarman 和Anita Star于2004年建立,現已在3D打印界小有名氣。該實驗室最新的“驚世之作”是一個3D打印的鋁制座椅,該座椅在紐約Friedman Benda畫廊作為Bits and Crafts主題個人展的一部分而完成了它的處女秀。這個“鋁梯度座椅”是對微觀結構研究后的產物——仿照Al微觀結構搭建的座椅。


joris-laarman-lab-aluminum-gradient-chair-designboom-06-818x1227-683x1024

“微觀結構”指的是在非常小的尺度上觀察到的結構,任何材料都存在微觀結構。微觀結構可以對材料的各方面性質,如強度、硬度和抗腐蝕性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Laarman實驗室通過他們設計的一個座椅向世人解開了微觀結構的神秘面紗。微觀結構的“天性”就是構成材料,而這把鋁制座椅的結構就展示了這種“天性”。

與通常意義上的設計不同,在設計這把椅子時,考慮的不是將Al材塑造成某種形狀,而是考慮Al這種材料的自然結構并把這種結構表現在座椅的最終造型上。這種設計思路并不僅僅是一種有趣的小把戲,更主要的是直接指明了制造過程——就像分子組成座椅的微觀結構那樣,3D打印被用來構建這些“微觀結構”并最終做成一把椅子。

設計團隊使用激光燒結來制造椅子的部件,因而這個固體結構可以擁有非常輕的質量。

構成這把椅子的每一個元素都是開放的,因此椅子的顏色隨著觀察者角度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給這個單色的物體增加了生機和活力。換句話說,這把椅子的色調和陰影是有椅子的結構決定的,這就很像蝴蝶翅膀上的結構色彩,或者是紅喉北蜂鳥胸前亮閃閃的羽毛(譯者表示這兩個例子比原句更高深)。相比于這是一個外部應用,這把椅子更像是結構本身導致的一個產物——表面和成形方式的完美結合。

這把鋁制椅子現在是維多利亞國家畫廊和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的永久展品。

感謝材料人編輯部楊洪期提供素材。

原文參考鏈接:Cellular Level Design in 3D Printed Aluminum Chair from Joris Laarma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