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文獻解讀:金屬有機多面體(MOPs)的合成及其催化、吸附性能
引言
近年,MOPs因為其有趣的結構一直以來深受研究者的的關注。基于這樣的結構,MOPs在吸附、催化、生物等領域有著誘人的應用前景。然而,MOPs的低分散性和穩定性限制了它在現實中的應用。一方面,在MOPs和MOFs使用之前,需經過活化 (去除骨架中的客體分子來形成活性位點),但是MOPs分子活化之后會發生嚴重的團聚現象,使得活性位點相互阻塞,這樣MOPs的性能就大打折扣,在有些情況下,MOPs甚至毫無催化、吸附性能。另一方面,在MOPs結構中,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之間是通過配位鍵連接的,這樣的配位鍵很容易受到水的影響而被破壞,所以有些MOPs在潮濕的環境下是不穩定的。綜合以上,發展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增加MOPs的分散性和穩定性是很有必要的。
介孔二氧化硅有著大孔徑、有序孔結構特點,故其可以分散一些客體分子在它的孔中。基于此,如果能將幾個納米尺度的MOPs分散到介孔二氧化硅中,就能提高MOPs的分散性,同時孔對于MOPs還有限定的作用,MOPs的穩定性還得到了提高。
主要的研究內容及其創新性
南京工業大學的孫林兵副教授和北京工業大學李建榮教授合作,制備出了一種MOPs,這種MOPs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通過雙溶劑策略,首次將4種MOPs(Cu和羧酸配位的)引入到了二氧化硅SBA-16的孔腔中,提高了MOPs的穩定性和分散性,相對于塊體MOPs,具有更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在相對潮濕的環境當中依然能夠保持優良催化性能和結構穩定性。此外,通過使用雙溶劑策略,疏水性溶劑和包含前驅體的親水性溶液之間表面張力很大,這就可以將前驅體導入親水性的空腔,避免了MOPs在孔外形成。
圖1 利用雙溶劑策略在介孔二氧化硅SBA-16孔腔內合成MOP-SO3H示意圖(a)在疏水性正己烷分散SAB-16(b)加入包含MOPs前驅體的親水甲醇(c)加入誘導物合成MOPs
產物性能表征
1、產物形貌、結構分析
圖2(a)小角PXRD圖譜(b)SBA-16, MS-SO3H, M’S-SO3H, 和 MOP-SO3H的紫外可見(UV-vis)光譜(c)TEM圖(d)復合物MS-SO3H的STEM和元素mapping
首先利用小角PXRD 圖2(a)來確定產物的介孔結構,包含MOPs的復合物的PXRD譜圖與原始的SBA-16圖譜相似,立方結構和Im3m空間群,缺少MOPs的特征峰,這表明MOPs在SBA中高度分散,;不同放大倍數下MOPs@SBA-16復合物的TEM圖2(c)圖顯示出它介孔結構的周期性排列,這個結論和PXRD的結果恰恰吻合,同時,將MOPs引入到SBA-16孔腔中并沒有改變SBA-16的孔結構排列。
MOP-SO3H的UV-vis譜圖2(b)中可以看出,在695 nm有強吸收峰,而這個強吸收峰是雙銅輪槳型單元的特征峰。因為四面體配位類型的SiO4單元和原始介孔二氧化硅SBA-16在紫外可見范圍內均沒有吸收。雖然復合物在695 nm出的吸收峰比單純的MOP-SO3H吸收強度要低,但是這證明了MOPs成功引入到介孔二氧化硅SBA-16中;
為了探究MOPs在介孔二氧化硅SBA-16中分布情況,對產物的進行了元素mapping圖2(d),除了來自于SBA-16的Si和O,源自MOPs的Cu和S也被探測出來了,且呈現均勻分布。
2、吸附性能
圖3 (a)77k下氮氣吸附-脫附等溫線(b)孔徑分布(c)273K下CO2吸附等溫線(d)273K下C3H6吸附等溫線
圖3(a)是MOPs@SBA-16復合物的等溫線是IUPAC 分類中的IV 型,H2滯后環,與原始的SBA-16相似。在塊體MOP分子相互團聚,使得對于氮氣的負載可以忽略,與原始的SBA-16相比,引入MOPs后,滯后環低的相對壓力方向移動。
由圖3(b),孔徑分布顯示出MOP分子的孔徑分布,原始的SBA-16有兩個孔的大小分布,即2.0 和6.5 nm,這是這個孔徑大小分布分布對應于孔口與孔腔的徑分布。值得注意的是,引入MOPs后導致了孔腔大小從6.5變成 5.8 nm (MS-SO3H),5.3 nm(M’S-SO3H),但是孔口大小沒有變化。這表示MOPs引入到了SBA-16的孔腔中了,這對在限定空間中形成獨立的MOPs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實驗結果,孔腔減小后與引入的MOPs的大小不匹配,這是因為MOPs本身具備吸附性能,在測試的時候是可以吸附氮氣的,這就使得MOPs的孔對于復合物的孔徑分布都有影響,
為了探究在限定空間里MOPs的分散態,研究者以CO2?和C3H6作為吸附對象進行實驗,如圖3(c,d)。CO2是溫室氣體 和C3H6重要的工業原料,這都是需要從混合物中選擇性的吸附兩種氣體。由圖3(c),與塊體MOPs相比,限定在SBA-16腔中的MOPs展現出更好的吸附CO2性能,對于MS-SO3H,每摩爾可以吸收48 mol的CO2,這考慮到MOP-SO3H含有24個銅位點,24個磺酸基,每一個Cu位點或磺酸基可吸收一個CO2分子。這是因為復合物中的MOPs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在腔中可以獨立存在,以至于活性位點充分暴露。對于M’S-SO3H,每個SBA孔腔中不止一個MOP,所以其分散性就降低了,這就導致了M’S-SO3H吸收比MS-SO3H少的CO2分子,在吸收C3H6時,也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有趣的是,對于MS-SO3H,每摩爾可以吸收78 mol的C3H6分子。
3、催化性能與穩定性
圖4(a)SBA-16, MOP-SO3H, 和 MS-SO3H的苯乙烯開環催化氧化性能(b)MOP-SO3H和MS-SO3H的重復利用性能(c)MOP-SO3H和 MS-SO3H在潮濕環境下的催化性能(d)MOP-SO3H和 MS-SO3H在潮濕環境下的UV-vis譜
值得注意的是,MS-SO3H在苯乙烯催化氧化效率達到百分之百,這遠遠好于SBA-16, MOP-SO3H的催化性能,除了轉換效率方面的不同,引入到SBA-16前后MOPs的的催化速率也不相同。使用MOP-SO3H作為催化劑,苯乙烯催化氧化在10分鐘內達到11%,復合物MS-SO3H在10分鐘催化效率達100%,換句話說,使用MS-SO3H作為催化劑,所有的反應在10分鐘內完成。盡管如此,隨著時間的延長MOP-SO3H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效率逐漸增加。基于此,復合物MOPs@SBA-16相對于塊體MOPs來說有著更好的催化效率和更快的速率。
圖4(b)表明MOPs@SBA-16具有更好的反應重復利用性。由圖(c),在潮濕的環境下,MOP-SO3H的結構遭到了破壞,而MS-SO3H的結構卻保持完好。所以,復合物MOPs@SBA-16的高的反應重復利用率就是來源于其結構的穩定性。
圖4(c),為了測試MOPs 和MOPs@SBA-16的穩定性,研究者將這二者放置在潮濕的環境下24小時,之后對其催化性能和結構進行測試,MOP-SO3H的催化效率從48%降到17%(12h),2%(24h),然而在相同的條件下,MOPs@SBA-16的催化效率沒有發生變化,保持在100%。
圖4(d),在潮濕環境下MOP-SO3H暴露12小時后,其紫外可見吸收峰從695nm處移動到了665nm處。這表明其結構遭到了破壞,但是對于MS-SO3H在潮濕環境下暴露24小時,其吸收峰沒有任何改變。這再次說明MOPs在引入到SBA-16腔后,其穩定性得到了改善。
總結與展望:
研究者巧妙的運用雙溶劑策略將MOPs成功引入到SBA-16腔,系統研究了復合物的催化、吸附及穩定性。綜上所述,MOPs@SBA-16的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性能明顯好于塊體MOPs,吸附CO2的性能也相對較好,值得欣喜的是,MOPs@SBA-16在潮濕的環境下具有很好的結構穩定性,這就為該種材料的應用提供了應用的基礎。
本文由材料人科編輯部普團隊學術組朱德杰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歡迎加入材料人編輯部科普團隊,一起進行材料頂刊學術動態的跟蹤和報道以及SCI相關知識科普等。加入方式:(1)加入材料人文獻檢索群(410109144),私信管理員“成都-小小(QQ:763044722)”報名;(2)點此處報名。歡迎各大課題組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