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一維配位聚合物納米纖維用于低溫光熱治療


【引言】

近年來,采用光吸收劑在近紅外(NIR)光下產生高溫消除腫瘤的光熱治療(PTT)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由于光的穿透能力有限,無法向大腫瘤內部提供足夠熱量,以致經過PTT后仍有殘余腫瘤細胞存活并擴散到其他器官。但另一方面,由于激光誘導的非特異性加熱與熱擴散現象的存在,強激光在破壞腫瘤的同時可能導致腫瘤附近正常器官被灼傷。因此,在低溫加熱下有效破壞腫瘤的PTT方法在光學癌癥治療方法的未來臨床轉化具有重要價值。作為一種新興多孔材料,納米級金屬有機骨架(NMOF)及可生物降解的納米配位聚合物(NCP)因其結構多樣性與化學多樣性、明確的尺寸和形狀在生物醫學領域受到廣泛關注。盡管存在更簡單的制備具有可控形態的1D-NCP的方法,但我們對1D-NCP在納米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尚未充分了解。

【成果簡介】

近日,蘇州大學劉莊教授、徐來副教授和澳門大學陳美婉助理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1D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fibers for Low-Temperature Photothermal Therapy”的文章,論文中通過一個簡單方法合成了聚乙二醇改性(PEGylated)一維納米尺度配位聚合物(1D-NCPs)。以Mn2+/靛青綠(IGC)為例,在輕度近紅外(NIR)觸發加熱下,這種Mn-ICG@pHis-PEG/GA 能有效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實現低溫光熱治療(約43°C)。這項工作開發了一種制備具有腫瘤特異性、pH響應性和治療診斷功能的PEGylated 1D-NCPs的方法,并提出一種獨特的低溫PTT方法,通過高效和微創的方式殺死腫瘤。

【圖文導讀】

圖1:一維PEGylated NCPs的制備與表征。

(a)一維PEGylated NCPs的一步合成方法示意圖;

(b)一維PEGylated NCPs的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投射電鏡(HAADF-STEM)圖像,(b)中插入圖片為放大的TEM圖像;

(c)一維PEGylated NCPs的STEM圖像;

(d)Mn-ICG@pHis-PEG的電子衍射圖;

(e)Ca-ICG@pHis-PEG的TEM圖像;

(f)Co-ICG@pHis-PEG的TEM圖像;

(g)Mn-ICG在不同溶液(甲醇和水)中的TEM圖像;

(h)Mn-ICG@pHis-PEG在不同溶液中的TEM圖像;

(i-j)3D-NCP(i)和1D-NCP(j)的3D結構(左)、放大結構(中)和詳細化學結構(右)。在(i)和(j)中,Mn為綠色,C為灰色,O為紅色,S為黃色,N為藍色。

圖2:Mn-ICG@pHis-PEG的pH響應性質。

(a)在pH為7.4、6.5或5.5的PBS中孵育不同時間后,Mn-ICG@pHis-PEG的TEM圖像;

(b)在pH為5.5至8.0的PBS中孵育后,Mn-ICG@pHis-PEG的表面電荷變化;

(c)在pH為6.5或7.4下,將4T1細胞與RITC標記的Mn-ICG@pHis-PEG共同孵育2小時后的4T1細胞共聚焦熒光圖像;

(d)采用流式細胞術分析技術,分析不同pH值下細胞對RITC標記的MnICG@pHis-PEG的吸收情況;

(e)由細胞計數分析得出的定量平均熒光強度。細胞對Mn-ICG@pHis-PEG的攝取在低pH下會增強。(e)中的P值通過Tukey檢驗(***P<0.001,**P<0.01或*P<0.05)計算。

圖3:GA加載的NCPs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進行熱療和光熱療(PTT)。

(a)用Mn-ICG@pHis PEG/GA抑制Hsp90以克服細胞耐熱性的示意圖;

(b)43℃下,4T1細胞在4種不同濃度游離GA和NCPs/GA中培養不同時間后的相對存活率,及隨后在37℃培養孵育17小時后的相對存活率;

(c)將Annexin V-FITC、PI成年4T1細胞在游離GA、NCPs和NCPs/GA分別經過或不經過加熱處理(43℃)的環境中孵育1小時,再在37℃下培養5小時后獲得的流式細胞術數據;

(d)Western印跡圖像;

(e)以GADPH作內標量化經過不同治療的4T1細胞細胞分裂物中Hsp90的表達水平;

(f)在功率密度為0.3 W/cm-2的情況下,4T1細胞在游離GA、NCPs和NCPs/GA中孵育并經過/不經過808 nm激光照射40 min后細胞的相對存活率。

(b)和(f)中的P值通過Tukey檢驗(***P<0.001,**P<0.01或*P<0.05)計算。

圖4:體內低溫光熱療法。

(a)攜帶4T1腫瘤的小鼠的紅外圖像。往小鼠體內注入PBS、NCPs或NCPs/GA后,將其置于波長為808 nm、強度為0.3 W/cm-2的激光下照射,照射時間持續20分鐘;

(b)腫瘤溫度隨紅外熱成像時間(天數)的變化;

(c)經處理的小鼠的腫瘤體積增長曲線。腫瘤經近紅外激光(808 nm, 0.3 W/cm-2)照射20分鐘。(c)中的P值通過Tukey檢驗(***P<0.001,**P<0.01或*P<0.05)計算;

(d)處理14天后,從各組小鼠收集的腫瘤照片:經綜合治療的小組中,5個腫瘤中有2個完全消失,其余3個腫瘤經Mn-ICG@pHis-PEG/GA低溫光熱治療14天后尺寸變得非常小;

(e)經各種處理2天后,從小鼠身上收集的經H&E染色的腫瘤的切片。

圖5: NCPs/GA低溫細胞凋亡光熱療法的體內機制研究。

(a)經各種處理2天后,從小鼠身上收集的經TUREL染色的腫瘤切片;

(b)從小鼠身上收集的,注射有NCPs或NCPs/GA的4T1腫瘤細胞經過/不經過激光(808 nm, 0.3 W/cm-2)照射20分鐘后,與Annexin V-FITC、PI在4℃下染色30分鐘,用流式細胞術對其進行分析;

(c)通過免疫熒光染色方法測定小鼠腫瘤中的Hsp90表達(經各種方法處理24小時后);

(d)經特定處理24小時后,小鼠4T1腫瘤裂解物的蛋白質印跡數據。用GADPH做內標,定量測定Hsp90的相對表達水平。

【小結】

與先前報道的合成一維NCP的方法相比,本文通過一步法反應和相轉移構建聚乙二醇化一維NCP。此方法簡單易行,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金屬離子。此研究中提出的一維NCP對腫瘤內微弱的pH降低有響應,從而直接提高了靶向效率和特異性。此外,這項研究通過加載有NCP的GA抑制Hsp90(與耐熱性相關的蛋白質)的表達,而不是采用(超過50℃)光熱加熱產生的高溫破壞腫瘤,實現了低溫加熱誘導癌細胞有效凋亡。這種方法對減少正常器官的非特異性加熱有利,且對大型腫瘤的光熱治療更加可行。與之前報道的無機納米粒子的光熱誘導劑不同,這種一維NCP具有生物降解性并可被腎臟排泄,使納米顆粒的長期毒性問題得到緩解,有助于未來在臨床實驗中應用。

文獻鏈接:1D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fibers for Low-Temperature Photothermal Therapy
(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703588)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新人組高慧編譯,雪琰審核,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