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 將獲9億國撥經費支持!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根據指南,2018 年將在 6 個技術方向啟動 24 個研究任務,擬支持 24-48 個項目,擬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 9 億元。
材料牛摘錄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中與材料相關性最大的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的內容入選(文末附有24個研究任務清單)
1.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
1.1 高安全高比能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針對乘用車高集成度要求,開展基于整車一體化的電池系統的機-電-熱設計;開發先進可靠的電池管理系統和緊湊、高效的熱管理系統;開展模塊、系統的電氣構型與參數匹配、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設計與驗證;基于熱仿真模型、熱失控和熱擴散致災分析模型,研究電池系統火災蔓延及消防安全措施,開展電池系統的安全設計與防護系統的開發與驗證;開展電池系統的輕量化、緊湊化技術以及制造工藝與裝配技術研究,開發高安全、高比能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開展電池系統性能測試評價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電池系統的比能量≥210Wh/kg,循環壽命≥1200次(80%放電深度(DOD),模擬全年氣溫分布),全壽命周期、寬工作溫度范圍內荷電狀態(SOC)、功率狀態(SOP)和健康狀態(SOH)的估計誤差絕對值≤3%,單體電池之間的最大溫差≤2℃,快速充電至 80%以上 SOC 狀態所需時間≤1 小時,滿足安全性等國標要求和寬溫度使用范圍要求,并符合 ISO 26262ASIL-C 功能安全要求及行業標準要求,成本≤1.2 元/Wh,年生產能力≥1 萬套,產品至少為 2 家整車企業配套,裝車應用不低于 3000 套;提交熱失控和熱擴散事故致災分析和危害評測報告;建立基于整車一體化的電池系統的設計、制造與測試規范。
1.2 高安全長壽命客車動力電池系統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針對客車超高安全等級和超長質保里程的實際應用需求,開展基于模塊式、分散式布局的動力電池系統總體構型、功能和機-電-熱一體化設計技術研究;開發先進可靠的電池管理系統和高效熱管理系統;開展動力電池系統的電氣構型與參數匹配,以及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設計與驗證;基于熱仿真模型、熱失控和熱擴散致災分析模型,研究電池系統火災蔓延及消防安全措施,開展電池系統的安全設計以及防護系統、監控系統的開發與驗證;突破電池系統的輕量化、緊湊化技術,建立電池系統的智能化制造工藝,開發高安全、長壽命客車動力電池系統;開展電池系統性能測試評價技術的研究。
考核指標:電池系統的比能量≥170Wh/kg,循環壽命≥3000次(80% DOD,模擬全年氣溫分布),全壽命周期、寬工作溫度范圍內 SOC、SOP 和 SOH 估計誤差絕對值≤3%,單體電池之間的最大溫差≤2℃,快速充電至 80%以上 SOC 狀態所需時間≤15分鐘,滿足安全性等國標要求和寬溫度使用范圍要求,并符合 ISO26262 ASIL-C 功能安全要求及行業標準要求,確保單體熱失控后30 分鐘內系統無起火爆炸,成本≤1.2 元/Wh,年生產能力≥3000套,產品至少為 3 家整車企業配套,裝車應用不低于 1000 套;提交熱失控和熱擴散事故致災分析和危害評測報告;建立電池系統
設計、制造與測試的技術規范。
1.3 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探索硫電極反應新機制,開發高比容量、長壽命的硫電極材料及適配電解液體系;研究鋰枝晶的生長機制及抑制措施,開發兼具高循環庫倫效率和良好循環穩定性的鋰負極;開展高強度、高安全性功能隔膜的研究;掌握高負載硫電極以及鋰/硫電池的設計與制備技術;開展鋰/硫電池安全性改善技術的研究,開發高安全、長壽命的鋰/硫動力電池,實現裝車考核。
考核指標:單體電池比能量≥400Wh/kg,循環壽命≥500 次(100% DOD),安全性達到國標要求。
1.4 高比能固態鋰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展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無機固體電解質的設計及制備技術的研究,開發寬電化學窗口、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固態電解質體系;研究活性顆粒與電解質、電極與電解質層的固/固界面構筑技術和穩定化技術,開發固態電極和固態電池的制備技術;開展固態電池的生產工藝及專用裝備的研究,開發高安全、長壽命的固態鋰電池,實現裝車示范。
考核指標:室溫下,單體電池比能量≥300Wh/kg,循環壽命≥2000 次(0.3C 以上倍率充放電,100% DOD),安全性達到國標要求,實現裝車考核。
1.4 高比能固態鋰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究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和單體的性能評測方法,構建“材料-電池-性能”閉環聯動評價機制;研究電池在全生命周期內電性能、安全性能的演化規律,建立仿真分析技術;開展管理系統的功能評價和性能表征方法的研究,開發軟硬件測試設備或裝置;研究電池系統的性能評測方法及面向實際工況的可靠性、熱安全和功能安全等評價方法,開展電池熱失控和熱擴散的致災分析,研究動力電池安全等級分類標準;開展國內外動力電池系統的對標分析,建立動力電池權威測試評價平臺和數據庫。
考核指標:建立動力電池的全面評價體系,包括從材料到系統的電性能測試方法,單體電池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表征方法,管理系統的功能與性能評測方法,動力電池系統面向實際工況的可靠性、熱安全與功能安全等評估方法;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動力電池測試評價平臺;在測試評價和動力電池安全等級分類方面形成 10 項以上標準提案;建立產品數據庫,其中電池系統樣本數不少于 200 個。
附24個研究任務清單
1.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
1.1 高安全高比能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2 高安全長壽命客車動力電池系統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3 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4 高比能固態鋰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5 動力電池測試與評價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2.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
2.1 商用車高可靠性車載電力電子集成系統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2.2 轎車高可靠性車載電力電子集成系統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2.3 基于碳化硅技術的車用電機驅動系統技術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2.4 高效輕量化輪轂電動輪總成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2.5 一體化驅動電機系統研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3.電動汽車智能化
3.1 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環境感知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3.2 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測試與評價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3.3 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集成與示范(應用示范類)
4.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4.1 全功率轎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集成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4.2 增程式燃料電池轎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集成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4.3 燃料電池公交車電-電深度混合動力系統及整車集成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4.4 公路客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整車集成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4.5 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示范類)
5.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
5.1 新型高性價比乘用車混合動力總成開發與整車集成(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5.2 高性價比商用車混合動力系統開發與整車集成(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5.3 增程器系統開發與整車集成(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6.純電動力系統
6.1 高性能純電動運動型多功能汽車(SUV)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6.2 N2/N3 類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動力平臺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6.3 基于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高性能充電系統關鍵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詳細內容請參考科技部公告:“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材料牛編輯整理。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