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Adv. Energy. Mater.:硫氧共摻雜多孔硬碳微球助力高性能鉀離子電池


【引言】

當今新型電池技術的迅速發展催生了鋰元素的大量開采利用。但是鋰源在地殼中的含量不高,限制了二次電池的進一步發展。與鋰相比,鈉源和鉀源豐度更高。并且,K/K+還原對的電勢比Na/Na+的低,使得鉀離子電池擁有比鋰離子電池更高的放電電壓和能量密度。

鉀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有著相似的“搖椅式”充放電原理。鉀離子電池的主要挑戰是,鉀離子的離子半徑比鋰離子的大,使得鉀離子在電極材料中的嵌入變得困難,從而造成了脫鉀和嵌鉀過程中的低容量、低倍率性能和短循環壽命。現今,無定型硬碳材料的密度較低,具有較大層狀插層,能夠有效緩解鉀離子嵌入帶來的體積膨脹。

【成果簡介】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的王前特聘研究員、郭少軍研究員和楊槐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在著名期刊Advance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 Sulfur/Oxygen Codoped Porous Hard Carbon Microsphere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一種通過熱解液晶/環氧樹脂單體/硫醇固化劑體系形成的聚合物微球,并運用簡易的碳化-刻蝕策略來制備硫氧共摻雜多孔碳微球用于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無定型的多孔碳微球有著合適的插層間距(0.393nm),較大的比表面積(983.2m2 g-1),以及分層的微孔/介孔結構。該微球在50mA g-1電流密度下有226.6mAh g-1的可逆比容量(石墨的理論比容量為279mAh g-1),1A g-1電流密度下循環2000次保持108.4mAh g-1沒有衰減。

【圖文導讀】

示意圖一:多孔碳微球的制備示意圖。

a) 聚合物糖漿的均勻混合物;

b) 熱固化過程;

c)/d) 移除液晶之后的多孔微球;

e) 多孔微球的化學結構;

f) 表面光滑的碳微球;

g) 硫/氧共摻雜的碳微球示意圖;

h) 多孔碳微球;

i) 嵌鉀的示意圖。

圖一:SEM形貌圖。

a) 多孔微球;

b) 碳微球;

c)/d) 多孔碳微球。

圖二:表征。

a) 氮氣吸附曲線;

b) XRD圖;

c) 拉曼光譜;

d) TEM圖;

e) 高分辨TEM圖;

f) EDS圖;

g) XPS圖。

圖三:電化學性能。

a) 充放電曲線;

b) 50mA g-1電流密度下的循環圖。

c) 倍率性能圖;

d) 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循環性能圖;

e) 長循環圖。

圖四:嵌鉀和脫鉀過程中的表征。

a) 外原位XRD圖;

b) 完全嵌鉀時的TEM圖;

c) 不同嵌鉀狀態的拉曼光譜。

圖五:結構闡釋圖。

a) 多孔碳微球;鉀吸附在b)S1,c)S2,d)S3位置的示意圖。

【小結】

合成了S/O共摻雜硬碳微球材料用于新型鉀離子電池,擁有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50mA g-1電流密度下擁有226.6mAh g-1的高比容量,1A g-1電流密度下循環超過2000次。無定型碳結構的多孔碳微球有較大的插層間距(0.393nm),大比表面積(983.2m2 g-1)以及豐富的結構缺陷,從而形成了分層多孔框架和S/O雜原子共摻雜。通過DFT計算,這些特性不僅利于鉀離子吸附于多孔碳微球上,而且能減緩嵌鉀脫鉀過程中的結構形變。

文獻鏈接: Sulfur/Oxygen Codoped Porous Hard Carbon Micr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10.1002/aenm.201800171)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組Jespen供稿,材料牛整理編輯。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