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夏龍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石墨烯基磁性復合吸波材料
【引言】
近年來,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大量的電子通信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雖然電子設備便利了人類的生活,但是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電磁輻射,危及生產和生活,導致電磁污染。這不僅會影響各種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長期的危害。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在積極探索高性能、輕便的微波吸收器來衰減電磁波。磁性材料一直是吸波材料的熱門研究對象。四氧化三鐵是最常用的一種磁損耗型材料,主要通過自然共振和疇壁共振的方式衰減電磁波。鐵氧體吸收劑具有原材抖廣泛、成本低廉、抗蝕能力強、吸收強度大和無毒等優點,但是其密度大且高溫特性差。單一傳統的鐵氧體吸波材料不能滿足對吸波材料提出的“厚度薄、頻帶寬、質量輕、吸收強”的要求,最近研究人員通過將Fe3O4與其他吸波材料復合來改善其電磁波吸收性能。
【成果簡介】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夏龍副教授課題組將透波材料與吸波材料相結合,研究設計了一種作用于電磁波吸收的多重透射-吸收機制,并通過三步法成功制備Fe3O4@LAS/RGO復合吸波材料。當吸收體厚度為2.1?mm時,材料的最小反射損耗(RL)在12.4?GHz處為-65?dB,RL值小于-10?dB的有效吸收帶寬為4?GHz(10.7-14.7?GHz)。鋰鋁硅微晶玻璃的添加有助于介電損耗和磁損耗的協同作用,并更好地滿足阻抗匹配。該材料的合成將為新型高性能微波吸收器的設計帶來新思路。成果以“Fe3O4@LAS/RGO composites with a multiple transmission-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為題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第一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楊亞楠。該研究得到了泰山學者項目(ts20151108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72059),哈爾濱工業大學自然科學研究基金(HIT.NSRIF?.2014129)等基金資助。
【圖文導讀】
圖1. Fe3O4@LAS/RGO的制備過程圖
圖2. 復合材料組分表征(a)RGO,Fe3O4和Fe3O4@LAS/RGO的XRD圖? ??
(b) RGO和Fe3O4@LAS/RGO的拉曼譜圖
圖3.復合材料SEM分析
(a,b)Fe3O4@LAS二元材料的SEM圖
(c-e)Fe3O4@LAS/RGO的SEM圖
(f) Fe3O4@LAS/RGO的EDX圖
(g-i)對應的元素分布圖
圖4.復合材料TEM分析
(a)Fe3O4的TEM圖
(b)Fe3O4@LAS二元材料的TEM圖
(c-f)Fe3O4@LAS/RGO的TEM圖
(g,h)Fe3O4@LAS/RGO的HRTEM圖
(i)對應的選區電子衍射圖
圖5.復合材料電磁參數
(a)Fe3O4@LAS/RGO相對復介電常數的實部
(b)Fe3O4@LAS/RGO相對復介電常數的虛部
(c)Fe3O4@LAS/RGO相對復磁導率的實部
(d)Fe3O4@LAS/RGO相對復磁導率的虛部
(e)Fe3O4@LAS/RGO的介電損耗角正切
(f)Fe3O4@LAS/RGO的磁損耗角正切
圖6.復合材料反射損耗曲線圖
Fe3O4@LAS/RGO在1-5.5 mm厚度對電磁波的反射損耗與頻率的關系曲線圖:(a)FLR-1, (b)FLR-2, (c)FLR-3, (d)FLR-4, (e)FLR-5,?(f)FLR-10
圖7.復合材料吸波性能改進對比
(a)Fe3O4/RGO的反射損耗
(b)Fe3O4@LAS/RGO的反射損耗
(c)Fe3O4的有效輸入阻抗
(d) Fe3O4/RGO, Fe3O4@LAS/RGO的有效輸入阻抗
圖8.?Fe3O4@LAS/RGO的吸波機理
【小結】
本文報道三步法成功制備了擁有優異吸波性能的Fe3O4@LAS/RGO復合材料,材料的反射損耗在12.4?GHz處達到-65?dB,且僅需要2.1?mm的匹配厚度。在該厚度下其RL<-10?dB(超過90%吸收)達到了4?GHz(10.7-14.7?GHz),材料在各頻段均表現出了很好的吸波性能。作者認為Fe3O4@LAS/RGO復合材料之所以具備優異的吸波性能,是復合材料中Fe3O4、LAS、RGO組分的本征性能和材料的復合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納米Fe3O4粒子作為復合材料的主要吸波劑,通過磁損耗來吸收電磁波;石墨烯表面產生了大量的缺陷會產生極化弛豫消耗電磁波;引入了LAS這種透波材料,有效地平衡了材料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提升了復合材料的阻抗匹配,從而促進了復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復合材料的多組分結構使得材料分子內部產生了多重界面(如Fe3O4/RGO、Fe3O4/LAS、LAS/RGO),多重界面在電磁場中會發生界面極化現象。
【作者簡介】
夏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材料科學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陶瓷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的研究玻璃陶瓷的溶膠凝膠法合成、負膨脹微晶玻璃材料、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配套項目、航天創新基金、軍品橫向等多項課題。承擔陶瓷基復合材料連接環、透波陶瓷罩體等多個關鍵部件的研發工作。獲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省高校科技進步獎各一項。在Acta Mater、Corrosion Sci、J. Euro Ceram Soc. Ceram Int、Mater Lett等國際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獲得8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期團隊在該領域相關工作
Xia L, Yang Y N, Zhang X Y,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and wave-transparent properties of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 glass-ceramics, Ceram. Int. 44 (2018) 14896-14900. (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18.04.202)
Xia L, Zhang X Y, Yang Y N, et al.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laminated SiCNW-Cf/lithium-aluminume-silicate (LAS) composites, J. Alloys Compd. 748 (2018) 154-162.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8.03.044)
文獻鏈接:Yang Y N, Xia L, Zhang T, et al. Fe3O4@LAS/RGO Composites with a Multiple Transmission-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Chem. Eng. J.?352 (2018) 510-518. (https://doi.org/10.1016/j.cej.2018.07.064)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