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股市都漲了,你投的文章影響因子漲了嗎?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雖然以影響因子評定期刊一直備受爭議,但是影響因子確確實實在國內的評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就為大家解讀一番在過去幾年中,材料化學領域內一些常見期刊的影響因子變化。看看大家曾經投過的期刊能不能跟得上學術圈的“影響因子通貨膨脹”。

1.綜合類期刊

在綜合類期刊這部分,我們總結了Nature、Science、PNAS、JACS、Angew、AM、chemical Science這七個期刊在過去八年內的影響因子變化,大家來看看吧。

在綜合類期刊方面,這七個期刊在影響因子變化方面是比較不同的。其中AM的影響因子漲幅最大,從10.88一路增長到21.95;而Nature、Science、JACS和Chemical Science都實現了較為穩定的增長速度;表現穩定的是Angew和PNAS,特別是PNAS,在過去八年內,影響因子幾乎沒有變化。

2.Nature子刊

在子刊方面,由于Chem和Science Advances樣本較少,我們這里只分析Nature子刊中的一些綜合性刊物,其他類別的子刊在后面領域分析中會提到。

從這四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以發現,不是所有的Nature子刊影響因子都是一路高歌的。雖然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都實現了影響因子的穩定增長,但Scientific Reports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3.能源材料的常見期刊

新能源是近幾年十分火熱的研究領域,也新出了很多種期刊。但是因為新刊的影響因子樣本較少,我們這里只選擇了以下三個期刊進行分析。

從以上數據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能源材料類的期刊無論是從影響因子增長還是絕對影響因子方面都是比較吸睛的。EES已經超過很多子刊的影響因子,大家來猜猜看他會不會超過Nature和Science;AEM的影響因子也一路猛漲,直逼AM。

4.納米材料的常見期刊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納米類期刊的影響因子增長總體說來十分穩定的。納米材料依然是材料研究中的熱門領域。

5.發光材料的常見期刊

發光材料的期刊數量最近幾年也有增加的趨勢。為了保證足夠的樣本量,我們主要選取了以上四個期刊。這四個期刊的影響因子變化總體說來可以概括為保持穩定且有增長。雖然跟前面的納米與能源類的期刊存在差距,但總體而言,發光材料的熱度還是不錯的。

6.高分子的常見期刊

高分子類的期刊是很多的,我們這里主要選擇了Macromolecules和Polymer Chemistry這兩個高分子領域關注度較大的期刊來做分析。

從影響因子本身而言,兩個期刊基本穩定在5左右;從增長上看,也沒有太大的波動。

7.金屬材料的常見期刊

和高分子類的期刊類似,金屬類的期刊從影響因子本身而言,基本穩定在5左右;從增長上看,有略微的上漲。

8.分析類的常見期刊

9.生物材料常見期刊

10.陶瓷材料常見期刊

11.復合材料常見期刊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總體上看來,大部分的期刊在發行后影響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增長幅度有很大的研究領域依賴性。比如對于能源材料這種近幾年大熱的方向,影響因子漲幅是非常大的,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一路漲到30,甚至超過了大部分Nature子刊的水平;而對于高分子領域的頂級雜志macromolecules,其影響因子幾乎不太有變化。這種領域頂級雜志影響因子不太變化的情況還出現在生物材料頂級刊物biomaterials和分析類頂級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上。除此之外,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分成ABC三種刊物以后,主打能源類的JMCA影響因子也直線上升,遠遠超過生物類的JMCB和光磁類的JMCC,充分說明能源類研究的火熱程度。

2.從影響因子分布的情況上來看,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能源材料、納米材料和發光材料類的期刊,影響因子普遍比其他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高。就算是新出來的刊物,比如nano energy,剛出來影響因子就突破10,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行僅僅幾年已經突破20;反觀一些傳統研究領域的頂刊,影響因子基本沒到10.

3.不是所有Nature子刊都可以實現影響因子暴漲。比如Scienfic Report單論影響因子應該會讓很多子刊愛好者失望。

影響因子雖然是衡量科研工作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希望大家可以正確對待,而不盲目跟風;我們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評價體系來對科研工作做更全面更客觀的評價。

本文由材料人專欄作者tt供稿,材料人編輯部Alisa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