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UCLouvain)Aude Simar課題組:激光3D打印鈦合金塊材后處理的研究新進展
【引言】
Ti6Al4V鈦合金具有優良的耐蝕性、低的密度、高的比強度及好的韌性和焊接性等一系列優點,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汽車,生物醫學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選擇性激光熔化是一種先進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可用于幾何結構復雜的鈦合金等零部件的制造,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和汽車工業等領域表現出巨大的優勢。然而,與鍛造或鑄造的鈦合金相比,選擇性激光熔化(SLM)塊材低的延展性,嚴重阻礙了其在工業領域內更廣泛的應用。這是由于材料內部孔隙和針狀α′易形成應力集中,導致裂紋萌生,在應變局部化前進行裂紋擴展直至斷裂,嚴重降低了材料的延展性。
鑒于材料內部缺陷和微觀組織結構對其延展性的顯著影響。為了解決SLM鈦合金塊材初始孔隙率、相結構等不利因素,選擇合適的后處理工藝對提高SLM鈦合金材料的延伸性具有重要意義。后熱處理已被證明可用于提高SLM鈦合金的延展性,但合適的熱處理工藝需仔細選擇。基于高溫、高壓的綜合作用,熱等靜壓已被廣泛用于消除SLM鈦合金部件內部的孔隙率。然而,熱處理和熱等靜壓也具有局限性,例如晶粒長大、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大幅下降、以及延展性表現各向異性。因此,急需開發新的后處理工藝,降低材料的孔隙率,生成均勻微觀組織結構,提高SLM鈦合金塊材延展性的同時還可限制強度的大量損失。
【成果簡介】
近日,比利時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Aude Simar教授課題組的黃春杰博士后與法國UTBM大學、廣東新材料所、中國攪拌摩擦焊接中心以及比利時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等相關人員合作,針對目前SLM塊材孔隙率和大量針狀α′組織導致激光3D打印塊材延展性差的這一主要缺陷,其研究選擇一種攪拌摩擦加工的后處理方法改性選擇性激光熔化Ti6Al4V合金塊材,用以降低材料的孔隙率,均勻化局部的組織結構,大量的提高了材料的斷裂應變(0.21至0.65),從而獲得高延展性和強度兼具的性能。該成果以題為“Ductilization of?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alloy by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上。
【圖文導讀】
圖1 SLM式件FSP后處理顯微組織和硬度分布
圖2 3D x射線顯微斷層掃描孔隙率分布 (voxel size of 2 μm)
?
圖3 EBSD顯微組織
?
圖4 In-situ SEM原位拉伸數據和斷裂后式件宏觀圖片
?
圖5 In-situ SEM原位拉伸組織的演變規律
文獻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sea.2019.03.133
作者介紹
黃春杰博士自2018.06在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9.03作為引進人才在四川大學制造學院擔任特聘副教授,從事冷噴涂、攪拌摩擦焊接/加工、激光3D打印等研究,發表SCI論文20余篇,Google Scholar H因子10。
本文由比利時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Aude Simar教授課題組的黃春杰博士后供稿,材料人編輯部Alisa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