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潘鋒團隊Adv. Energy Mater.:抑制協同Jahn-Teller畸變實現尖晶石錳酸鋰正極容量加倍


【引言】?

正極材料通常被認為是決定鋰離子電池(LIBs)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理想情況下,正極應在較寬的工作溫度范圍內提供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低成本、優越的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以滿足要求諸如混合動力汽車、嵌入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PEV)等運輸應用的要求。在已有的正極材料中,錳基尖晶石型鋰錳氧化物LiMn2O4(LMO)由于其高電壓(Li/Li+≈4.0 V)和低成本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循環性能差和容量相對較低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LIBs正極材料的廣泛應用。究其原因,不良的循環穩定性直接與由Mn3+?Jahn-Teller(JT)畸變引起的結構轉變、歧化反應和Mn溶解直接相關; 相對較低的LMO容量歸因于放電過程中只有一個Li嵌入到Mn2O4尖晶石骨架中(高于3V)。基于理論分析,可以通過進一步嵌鋰到LMO中的八面體空位中(3V以下)形成過度鋰化的Li2Mn2O4使容量增加一倍,但是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它將導致更多的Mn4+還原為Mn3+從而引起更嚴重的JT畸變,從而導致不可逆的相變(立方相到四方相)和循環過程中的顆粒裂紋。因此,為了獲得LMO的雙倍容量,關鍵在于抑制嚴重的JT畸變過程。其中,摻雜和表面工程是兩種穩定發展的策略,可穩定晶體結構并抑制Mn溶解,從而提高LMO的循環穩定性。但這往往主要在高于3 V的情況下起作用,并且很難抑制嵌入超過一個鋰時的嚴重JT畸變。到目前為止,只有大量摻雜Ti才能成功地將窗口擴展至4.95–2.0 V,從而得到雙倍容量的亞微米尺寸的LiMn1.0Ni0.5Ti0.5O4正極材料,但極大的容量衰減(206.5 mAh g-1)和一般的容量保持率(循環50次之后在較高電壓(4.95–3.0 V)和較低電壓(3.0–2.5 V)的保持率為70%和90%)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其他行之有效的策略去實現尖晶石LMO的兩倍容量。

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潘鋒教授和鄭家新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通過結合實驗和大量從頭計算,證明了LMO中Mn3+O6八面體的單個Jahn-Teller畸變之間存在協同效應,被命名為協同Jahn-Teller畸變(CJTD),這是一個難以獲得超過一個鋰插層容量的原因所在。同時,進一步揭示了通過在尖晶石晶格中引入陽離子無序(Mn位的過量Li、Li/Mn交換)可以內在地抑制Mn3+O6八面體中的CJTD。具體來說,陽離子無序可以破壞Mn3+排列的對稱性,從而破壞單個JT中心產生的畸變的關聯,并防止Mn3+-O鍵沿一個方向扭曲。有趣的是,由于抑制了CJTD,尖晶石型LMO中的原始八面體空位被激活,可以用作額外的Li+存儲位點,從而在微米尺寸LMO中獲得雙倍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可逆循環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以“Double the Capacity of Manganese Spinel for Lithium-Ion Storage by Suppression of Cooperative Jahn–Teller Distortion”為題發表在Adv. Energy Mater.上。

【圖文導讀】

圖一、材料結構表征

(a)制備的普通LiMn2O4和LMO-CD的XRD圖譜;

(b)LMO-CD的Rietveld精修結果;

(c)LMO-CD樣品的晶體結構圖。

圖二、材料形貌表征

(a,b)沿[011]軸的LMO-CD顆粒的HRTEM圖像;

(c-e)白色矩形標記的典型區域結構;

(f-h)LMO-CD中三個典型區域的原子晶體結構插圖。

圖三、電化學性能測試

(a)LMO-CD和普通LiMn2O4在電流密度為50 mA g-1且電壓窗口為1.5-4.8 V時的第一圈充/放電曲線;

(b)LMO-CD和普通LiMn2O4的循環穩定性測試。

圖四、循環過程中的結構演變

(a)在不同的充放電位下,LMO-CD的非原位XRD圖譜;

(b)相對應的LMO-CD第一圈曲線中的位置;

(c)在不同的充放電電位下,LMO-CD和普通LiMn2O4的電池體積和c/a變化;

(d)當放電至1.8 V時兩個樣品的XRD圖譜。

圖五、理論計算

(a) 考慮的所有構型的形成能(橙色空心圓)和用于Li2.115(Mn0.085)T(Li0.335Mn1.665)OO4(橙色線)的形成能;

(b)由凸殼得到的平均電壓曲線。

【小結】

總之,作者通過結合實驗和深入地從頭算方法,通過陽離子無序(錳位點處過量的Li和Mn/Mn交換)抑制協同Jahn-Teller畸變獲得了一種鋰嵌入過量的雙倍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可逆循環穩定性。同時證明陽離子無序可以固有地抑制Mn3+O6八面體的CJTD?并抑制尖晶石中Mn3+歧化反應。陽離子無序可以破壞Mn排列的對稱性,從而破壞各個JT中心的關聯,并且這些隨機畸變會抑制Mn3+O6的延伸八面體沿一致的方向,甚至使它們相互抵消。由于在LMO-CD中抑制了CJTD,因此獲得了高可逆雙倍容量(≈240 mAh g-1),在1.5至4.8 V的電壓窗口下具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這可以歸因于原始的八面體尖晶石LMO空位被激活,可以用作額外的鋰離子存儲場所。上述發現為通過抑制CJTD而具有更高容量和更長壽命的基于LMO的LIBs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用的指導。

文獻鏈接:“Double the Capacity of Manganese Spinel for Lithium-Ion Storage by Suppression of Cooperative Jahn–Teller Distortion”(Adv. Energy Mater.2020,10.1002/aenm.202000363)

本文由材料人CYM編譯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