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CA背封面|大連理工李林、唐大偉:增強鈣鈦礦的共價性提升化學鏈部分氧化的合成氣產率
論文相關信息
第一作者:蔣博
通訊作者:李林副教授;唐大偉教授
通訊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論文DOI:10.1039/D1TA02103F
背景介紹
化學鏈部分氧化是一種先進制合成氣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該方案極大地排除了空氣分離單元,避免了甲烷與氧氣的直接混合。同時,將吸熱步與放熱步解耦,有助于引入太陽能替代化石燃料燃燒供能,從而降低過程的碳和氮氧化物排放,及系統的?損失。該技術的發展可為能源系統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高性能載氧體的篩選是發展化學鏈部分氧化技術的關鍵。鈣鈦礦氧化物(ABO3)由于其組成多變、結構穩定、氧化還原可逆的特性,是目前最具開發前景的載氧體。盡管如此,鈣鈦礦載氧體的電子結構與合成氣產率的內稟關系仍不清晰,這導致目前的載氧體篩選只能依靠大量正交實驗。因此,為了開展計算輔助的載氧體研發,開發有效的電子結構描述符表征載氧體的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全文速覽
鈣鈦礦氧化物(ABO3)由于其組成多變、熱力學氧分壓可調,是目前最具開發前景的載氧體。盡管如此,鈣鈦礦載氧體的電子結構與合成氣產率之間的內稟關系仍不清晰。本文通過實驗和DFT技術的方法,研究了鐵基鈣鈦礦(LnFeO3,Ln = La, Pr, Sm, Gd)中A位Ln金屬對Fe-O共價性的影響規律,與Fe-O共價性對合成氣產率的作用機制。結果發現,小離子半徑的Ln元素可使鈣鈦礦中FeO6八面體的空間扭轉更強,使得實空間中的Fe-O雜化與能量空間中的Fe-O鍵共價性減弱。Fe-O共價性的變化可以通過電荷轉移能的變化反應,共價性增強時,其電荷轉移能將顯著下降。電荷轉移能的降低使得氧空位形成能和氧離子遷移能壘下降,從而提升了體相氧和表面氧的活性,這直接導致了合成氣產率的提升。該工作不但闡明了鈣鈦礦電子結構與氧分壓的內稟關系,而且提出了電荷轉移能作為評價載氧體性能的電子描述符,為基于機器學習的材料篩選奠定基礎。?
圖文解析
圖一、不同Ln原子對FeO6八面體形變的影響
(A)? LnFeO3鈣鈦礦結構示意圖;
(B)? 四種鈣鈦礦的Raman光譜。
圖二、八面體形變對實空間Fe-O雜化和能量空間Fe-O共價性的影響
(A)? Fe-O鍵分子軌道示意圖及電荷密度圖,用以描述軌道雜化情況;
(B)? Fe和O的態密度圖,用以表述Fe-O分子軌道的共價性;
(C)? Fe-O間的電荷轉移能及帶O的帶中心位置示意圖;
(D)? 四種鈣鈦礦的帶中心及電荷轉移能,用以定量描述共價性強弱。
圖三、鈣鈦礦表面及體相氧空位濃度
(A)? 不同鈣鈦礦的EPR和H2-TPR,用以表征氧空位濃度;
(B)? 不同鈣鈦礦的XPS,用以表征表面氧空位濃度。
圖四、不同鈣鈦礦的反應活性
(A)? 不同鈣鈦礦的合成氣產率;
(B)? 不同鈣鈦礦的循環穩定性。
文獻鏈接:Iron–oxygen covalency in perovskites to dominate syngas yield in chemical looping partial oxidation. J. Mater. Chem. A, 2021, 9, 13008-13018
本文由作者投稿。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