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蘇彬教授、陶光明教授,香港理工陶肖明教授和武紡徐衛林教授Adv. Funct. Mater:高性能柔性發電衣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智能可穿戴設備得到了迅速發展,它們被廣泛應用于醫療健康、智能家居、通信等領域,人們對可穿戴能源的需求逐漸增大。由于傳統電池存在缺乏柔韌性、不可拉伸、質量大、體積大、電池壽命短、供電壽命有限等問題,柔性可穿戴式能源采集方式受到了極大地關注。服裝作為人體的第二層皮膚,具有極好的可穿戴舒適性,是能源器件極好的物理載體以及理想的可穿戴設備集成平臺。如果利用服裝收集人體日常行為中產生的生物機械能,便可解決可穿戴設備長期運行的電池容量問題,促進可穿戴電子持續性發展。
【圖1:柔性發電衣模型圖、制備流程圖及實物展示圖】
華中科技大學蘇彬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陶光明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團隊多學科交叉合作,研發了一款高性能柔性發電衣。本發電衣所用的磁性紗線及其織物與紡織加工技術兼容,可大規模批量生產。磁性織物可以經受標準的機械測試、磁導率測試、水下和機洗測試,并顯示出良好的耐用性和可重復性(如圖1所示)。此外,磁性織物無需密封處理即可在水下、酸性/堿性環境或極端溫度(-10℃- 80℃)下工作。當人體運動時,發電衣可產生14.3 V的峰值電壓、31.2 mA的峰值電流和3197 mW/m2?的峰值功率密度(如圖2所示)。發電衣可為眾多領域的電子設備供電,例如LED燈、計算器、無線通信設備和健康監測設備(如視頻1所示)。這種可擴展的PFS方法和成熟的編織技術,以及靈活的磁織物設計可實現能量收集和緊急戶外通信,為探索電磁能量收集策略以實現用于可穿戴電子設備開辟了道路。
【圖2:柔性發電衣的工作原理、輸出電壓、電流、功率、功率密度】
【視頻1:柔性發電衣為400個LED燈、電子計算機、無線通信、健康監測設備供能】
論文信息:
Magnetoelectrical Clothing Generator for High-performance Transduction from Biomechanical Energy to Electricity
Rui Wang, Zhuolin Du, Zhigang Xia, Jiaxin Liu, Pan Li, Zhenhua Wu, Yamei Yue, Yuanzhuo Xiang, Jinchang Meng, Dexiang Liu, Weilin Xu,* Xiaoming Tao,* Guangming Tao,* and Bin Su*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 10.1002/adfm.20210768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107682
本文由作者投稿。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