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泓院士Catal. Sci. Technol.:Cu-SSZ-13的優異低溫NH3-SCR活性和耐水性的DFT研究
一、 【導讀】?
氮氧化物(NOx)主要由火力發電廠和柴油車排放,是導致霧霾、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關鍵前體污染物,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氨選擇性催化還原氮氧化物(NH3-SCR)是去除氮氧化物的最新技術。在實際去除污染物NOx的過程中,水蒸氣的存在無法避免。由于水分子在活性Cu位點上的競爭性吸附,一般認為水分子對NH3-SCR反應是不利的。然而,Cu-SSZ-13沸石表現出優異的耐水性,并且缺乏對其機理的原子水平的理解。
?二、【成果掠影】
為此,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泓院士團隊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了Cu-SSZ-13上完整的標準NH3-SCR反應途徑,并報道了Cu-SSZ-13上水/OH官能團介導的NH3-SCR機制。研究發現,Cu位點NO的活化和水的參與顯著降低了CuIIOH(NH3)3+活性位點再生的能量障礙。此外,質子酸和Cu-OH位點的耦合作用不僅縮短了反應途徑,而且進一步降低了關鍵中間體NH2NO分解的能量屏障。這些發現促進了對NH3-SCR反應的原子水平的理解,并為微孔Cu-SSZ-13催化劑的優異低溫NH3-SCR活性和耐水性提供了見解。研究成果以題為“Promotion of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NH3 over microporous Cu-SSZ-13 by H2O and OH groups at low temperatures: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發表在知名期刊Catal. Sci. Technol.上,何廣智副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三、【核心創新點】
通過DFT研究了Cu-SSZ-13上完整的標準NH3-SCR反應途徑,并報道了Cu-SSZ-13上水/OH官能團介導的NH3-SCR機制,促進了對NH3-SCR反應的原子水平的理解,并為微孔Cu-SSZ-13催化劑的優異低溫NH3-SCR活性和耐水性提供了見解。
??四、【數據概覽】
圖1? 活性位點再生的可能反應途徑示意圖?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Cu-SSZ-13上標準NH3-SCR過程中活性位點再生的三種可能反應途徑示意圖。反應物和產物分別用紅色和藍色表示。
?
圖2? 反應循環I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布?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顯示了每個相應反應物絡合物(RC)、過渡態(TS)、中間體(IM)和產物絡合物(PC)的結構。反應物用紅色標記,產物用藍色標記。
??
圖3? 反應循環II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布?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顯示了每個相應RC、TS、IM和PC的結構。
?
圖4? 反應循環III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布?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顯示了每個相應RC、TS、IM和PC的結構。
?
圖5? NH2NO分解的吉布斯自由能變?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在質子酸和Cu-OH位點的輔助下,NH2NO分解的吉布斯自由能變。RC、TS、IM和PC的結構如圖所示。
?五、【成果啟示】
微孔Cu-SSZ-13催化劑由于具有優異的NH3-SCR活性和耐水性,已被商業應用于汽車尾氣中的NOx去除。在本研究中,通過周期DFT計算,在原子水平上研究了Cu-SSZ-13上的完整標準NH3-SCR反應路徑。研究發現,NO在Cu位點的活化和水的參與促進了活性CuII物種的再生,這為Cu-SSZ-13優異的低溫SCR活性和耐水性提供了見解。此外,還明確了關鍵中間體NH2NO在質子酸和Cu-OH位點的輔助下的分解途徑,這不僅縮短了反應途徑,還進一步降低了NH2NO分解的能量障礙,從而加速了NH3-SCR反應。本研究中發現的反應循環III的總能量勢壘是迄今為止報道的在CuSSZ-13催化劑上進行的標準NH3-SCR反應的最低勢壘,預計這可以在后續實驗中得到驗證。這些發現增強了原子水平上對Cu-SSZ-13催化劑在NH3-SCR反應中的工作原理的理解,這表明了酸位點和水參與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定濕度條件下通過調節Si/Al比或摻雜促進劑組分來增加酸位點可能是進一步提高Cu-SSZ-13沸石催化劑低溫NH3-SCR活性的有效途徑。
原文詳情:Promotion of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NH3 over microporous Cu-SSZ-13 by H2O and OH groups at low temperatures: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Catal. Sci. Technol., 2022, 12, 5524-5532)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