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高強度超彈性3D納米打印降世!
材料牛注:多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已在納米尺度下合成許多材料,并應用它們的機械、光學和能量特性,但當致力于大規模地增加這些材料尺寸時,卻導致其性能和結構完整性的衰減。
現在Xiaoyu "Rayne" Zheng(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助理教授)所領軍的研究團隊,已經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了它們的研究,介紹一種新制程去創建輕量級、高強度且超彈性的3D打印金屬納米結構,并具有前所未有的延展性,其范圍達到整整七個數量級的三維任意方向伸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多尺度的金屬材料表現出超彈性,因其設計具有3D分層結構排列以及納米級中空管,使其相較于傳統輕質金屬和泡沫陶瓷來說,擁有超過400%的拉伸彈性。
構建的納米特性的3D多層次分層結構,有利于每個需要結合剛度、強度、輕量、高彈性的地方,該結構能配件在宇宙、彈性盔甲、輕量汽車和電池上;換句話說,為航空航天、軍事、汽車工業應用開啟了一扇應用大門。
天然材料像是骨小梁和壁虎的腳趾,已經從微觀到宏觀生成多層次的三維結構,而人造材料目前尚未能控制這種微妙的結構特征。
「這種橫跨七個數量級結構寬度的3D分層微結構產品,是至今前所未見的。」研究的主要作者兼研究團隊領導者Zheng教授說,「透過多層次的3D結構將納米功能裝進材料里,你將會在厘米尺度下看到各種程序的機械性能;像是最小重量、最大強度和超彈性。
Zheng教授和他的同事使用這個制程創建的材料,對于數字光3D打印技術來說是一大創新,克服了在高分辨率和體積之間的權衡,這是目前3D微晶格和納米晶格尺度下打印的主要限制。
在納米尺度下可以制備出相關材料,像是石墨烯比鋼強100倍,但若試圖要增大其三維尺寸,強度將會降低八個數量級,換句話說,其強度將衰減1億倍。
「能透過新的工藝制程來提高延展性和彈性,且不需要添加柔性聚合物,從而使此金屬材料適用于柔性傳感性和嚴酷環境下的電子器件,極端環境下更需要抗化學和耐溫性。」Zheng教授說。
當光子從四面八方進入表面時,這些多層次的分層晶格可以用來采集光子能量,且不像傳統的光伏板只能在表面,它也可以在內部晶格結構中搜集。該研究發掘的巨大潛能之一是能生產多功能的無機材料,如金屬和陶瓷,去探索這些新材料的光子和能量搜集性能。
除了Zheng教授以外,團隊成員還包括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畢業的研究生Huachen Cui、來自Zheng組的Da Chen還有來自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同事。該研究在LLNL能源部的定向研究和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irginia Tech,VL)、弗吉尼亞州的SCHEV(State 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Virginia)基金會以及國防高級計劃研究局的支持下完成。
原文鏈接:Scientists develop way to upsize nanostructures into light, flexible 3-D printed materials
文獻鏈接:Multiscale metallic metamaterials
本文由編輯部尉谷雨提供素材,洪聖哲編譯,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材料人網尊重所有進行知識傳播的媒體,轉載請聯系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