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不傷感情 聊聊錢里邊的材料乾坤
春節期間,你可以沒看春晚,可以沒去走親戚,甚至可以沒出門,但是一定有搶紅包、發紅包。我自己就宅在家里,混跡于材料人各個微信群、QQ群里搶紅包,當然也有給老爸老媽、侄子侄女發紅包。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在線支付的日漸發達,我們好像越來越少地在使用現金了。交水電煤氣用支付寶,超市、商場購物可以刷卡。
但是,我們可是有幾千年的使用貨幣的歷史,有最早的貝殼幣,到后面銅錢,黃金、銀兩、銀元,最后到紙幣,甚至還有鐵錢、鉛錢。為什么銅錢率先流行,比黃金便宜的銀流通反而比前者晚?錢幣中的材料,大有乾坤。
或許大家都注意到,但凡跟財富相關的詞,大多有一個貝的偏旁。這說明,用貝殼作為貨幣,早在漢字形成之初,就已經流行了。最開始的貨幣,都是從大自然直接獲取的,比如海貝、龜殼、蚌珠等等。有古籍考據,海貝早在夏商時期就是主要的流通貨幣。
不過,海貝也好,龜殼也好,畢竟是大自然產物,來源無法有效控制,或者產量本來有限,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必然會退出流通領域。
銅錢、鐵錢
下面要出場的就是銅錢了。它從東周開始逐步取代貝幣,一直到北洋時期被鎳幣取代,足足活躍了兩千多年。
那就要問了,為什么是銅,不是鐵、銀、鎳等其他金屬,獨領風騷2000年呢?
首先,人類對銅的應用非常早。在新石器時代先人們就可以鑄造紅銅器,后面發展到鑄造青銅器。當貝幣不能滿足需求時,當時人們就用青銅仿照海貝的樣子鑄造青銅貝。再加上我國古代有比較豐富的銅礦資源,所以銅作為貨幣具有優勢。
銅的冶煉和技術成熟早只能說明它是最開始流行的金屬貨幣。但不能說明為什么活躍了2000年。我們還得繼續尋找答案。
既然是貨幣,那就是用來購買商品,它的價值要適中。如果價值太低,那么買東西所需要的貨幣就多,攜帶會不方便。銅雖然比金、銀便宜,但是比其他常用金屬都要貴。所以,銅適合作為一種通用貨幣材料。
還有,銅鑄造的貨幣輕重比較合適。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推行圓形方孔的秦半錢。這種錢重量一般是3-6克,比較適合于攜帶流通。
此外,銅的柔韌性比較好,適合加工。難以加工的材料制造成本高,產量就有影響。
說到銅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鐵錢。
鐵錢從漢代就開始流通了,時間也不斷,鑄造發行量也僅次于銅錢。但是跟銅錢相比,鐵錢有先天性的劣勢。
首先,鐵的價格比銅低,所以鐵錢沒有銅錢值錢。在鐵錢盛行的兩宋,一個銅錢可換十個鐵錢。而且,鐵錢個大分量重。兩宋時一個鐵錢十幾克,一貫(1000個)鐵錢就達20多斤,幾乎可以說是以物易物了。這樣的貨幣,顯然不適合作為主要流通貨幣。歷史上,也僅僅在一些特殊時期,因為政治原因而使鐵錢流行。
黃金
雖然銅是貴金屬,但價值畢竟有限,只適用于日常生活交易,所以人們還需要更貴的金屬來充當貨幣。
如果翻開元素周期表,比銅更貴的金屬還是有很多,鉑、鈀、銠、銥、鋨、釕、金、銀等等。不過,除了金、銀,其他金屬的含量實在是太少了,也不適合作為貨幣。
在我國,黃金作為貨幣使用比白銀早。從戰國時代起,尤其是盛產黃金的楚國,流行黃金作為貨幣。
為什么繼銅之外,黃金會作為貨幣使用?而且黃金作為貨幣是全球性的,這一點跟銅還不一樣。
相比于銅,黃金要稀有得多。目前世界上黃金存量是17萬噸左右,大致相同于一個20米的正方體錠。所以,作為貴重物品交易貨幣是合適的。
稀有不是黃金的唯一優勢。貴重貨幣必須容易儲存,更重要的是不容易生銹。生銹對于貨幣來說不是一個好事,相當于貨幣本身在貶值。這一點,鐵錢、銅錢都做不到。
而黃金是可以幾千年如新。前段時間海昏侯墓中發掘出了285塊金餅,至今仍是金燦燦的。
而且,黃金的熔點不高,易于加工成金餅、金幣、金條等等。而比金更貴重的鉑,熔點高達1768攝氏度,冶煉非常困難,所以也難以作為貨幣。
最后,金的“賣相“好。除了金、銅是黃色外,其他金屬都是銀白色。而銅也會生銹,就只剩下金了。
不過,雖然黃金百般好,我國用黃金作為貨幣也很早,但在漢朝之后,黃金就開始暴減并逐步不再作為貨幣了。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巨量黃金在西漢之后消失。不過,海昏侯墓出土高達78公斤黃金,或許可以給歷史學家們一點佐證。
白銀
作為貨幣,白銀的原因與黃金比較類似,價值比銅貴,也易于加工。但跟銅、黃金相比,白銀作為貨幣要晚,作為主要流通貨幣就更晚了,得到明朝中葉。
為什么會這么晚?這跟白銀產量一直不高有關。
相比于銅、金,白銀的冶煉難度要高,提純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我國長期是一個缺銀國,而且當時發現的銀礦資源十分有限,礦石品位差、含銀量低,所以產量不高。宋朝一年的白銀產量大約在20萬兩,但當時財政收入達千萬貫,折合白銀就要千萬兩。顯然,產量在那擺著,白銀不可能作為主要流通貨幣。
到了明朝中葉,在國際貿易中,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這才使得白銀真正成為主要流通貨幣。據著名經濟史專家梁方仲先生的統計,僅明代萬歷元年到明滅那一年(1573—1644年),各國流入中國的白銀就達到了1億兩。
至于,大量白銀流入帶來的危害,超出了我們今天講材料的范疇,這里就不多說了。
材料人網會員itmen投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