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棟Nature: 二維分子晶體鐵磁性重大發現!
【引言】
石墨烯的出現,隨之而來的二維材料家族不斷擴大,它們都展現出很好的電學性質。為了擴寬它的性能,還可以添加一些具有自旋-谷耦合的半導體、可以轉變為量子金屬的Ising超導體、具電荷密度波可調的Mott絕緣體和可以邊緣傳輸的拓撲半導體等附加物。然而,目前還沒有發現具有本征磁性的二維晶體(除了同期刊登的張翔院士研究成果),這種晶體在傳感和數據存儲方面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理論上,在二維各向同性、特定溫度滿足Mermin-Wagner定理的Heisenberg模型中,磁性有序是受到限制的。磁各向異性消除了這些限制,使得二維Ising鐵磁性能夠實現。
【成果簡介】
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的許曉棟和麻省理工學院的Pablo Jarillo-Herrero(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利用磁域觀測顯微鏡證實了單層CrI3二維材料為Ising鐵磁體,具有面外的自旋取向。居里溫度為45K,僅些微的低于塊體材料(61K),這與弱的夾層耦合相對應。并且,研究發現受層數影響的磁性相,表明在分子晶體中受厚度影響的物理性質。雙層CrI3具有變磁性效應,展現出受抑制的磁性,而三層CrI3中夾層的鐵磁性則被修復。這項研究為揭示材料中不同尋常的原子級特性進而研究材料的磁性,如電調控的磁電子學、范德華力引起的界面效應等都提供了研究基礎。以上研究成果以“Layer-dependent ferromagnetism in a van der Waals crystal down to the monolayer limit"為題與張翔院士以"Discovery of intrinsic ferromagnetism in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crystals"為題的研究成果(材料牛資訊詳戳 張翔院士Nature重磅: 二維分子晶體本征鐵磁性的發現!)一起背靠背刊登在2017年6月8日出版的Nature上。同期,賓夕法尼亞大學的Nitin Samarth教授為該成果撰寫了題為“Condensed-matter physics: Magnetism in flatland”的新聞評述(Nature,2017,DOI:10.1038/546216a)。
【圖文導讀】
圖一、塊體CrI3的晶體結構、層厚度鑒別和磁光Kerr效應(MOKE)
圖二、單層CrI3的MOKE檢測
圖三、原子級厚CrI3受層數影響的磁有序性
文獻鏈接:Layer-dependent ferromagnetism in a van der Waals crystal down to the monolayer limit(Nature,2017,DOI:10.1038/nature22391)
本文由材料人學術組大黑天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xiaofire-18,吳玫,我們會拉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