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青年科研人才成長需要經歷的幾道關口


今年4月中國科協公布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希望通過中國科協、各主要學會共同資助一批32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通過該工程,培養他們成為國家各個領域優秀的科研人員。然而,在今天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青年人才需要闖過哪些難關,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具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成熟型學者。

第一關是科學的時間管理。從青年科研人員獲得教職開始工作,他們的生活便不再像博士生或者博士后階段一樣,在這個階段只需要把某一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一方面,他們需要教授1-2門課程。雖然教學在研究型大學職稱評審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但是教學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直接場所,學生對老師的印象直接影響以后團隊的建設。另外,對于新教師,每一門課可能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進行備課。另一方面,學術研究依然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在研究型大學,沒有一流的學術成果是無法立足的。因此,無論如何,青年科研人員都必須腳踏實地去做好科研工作。除了教學與科研,他們還需要參與所在學院一些業務性事物、尋找企業合作機會以及和學生們進行交流。作為剛剛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第一關應該是建立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懂得如何平衡各項事務的時間分配,應急式時間管理肯定做不好工作。

第二關是科研項目。在大學里面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無論是出差、實驗、論文發表、學生招聘等均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作為支撐。對于剛剛博士畢業的青年科研人員,現在可以考慮申請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省部級青年基金以及博士后基金。如果他們在博士畢業三年內,在上述基金中沒能夠有任何收獲,其以后的學術發展會無比的困難。在國內優秀大學,如果若干年內沒能夠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或者會被要求轉崗,或者會被要求重新尋找其它單位的工作。也因此,對于青年科研人員,必須時刻提醒自己, 現在已經有了多少科研經費,如何利用目前緊張的微薄的科研經費,“滾雪球”式壯大。必須深入了解你們可以申請科研項目,另外除了國家自然基金之外,你們還考慮過什么基金申請。

第三關是開展新的科研工作。當獲得一定的科研經費后,青年科研人員便可以開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可以用經費購買適當的材料以及招聘一些研究生及助手。然而,此時擺在青年科研人員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在博士、博士后期間積累的工作可能已經完全寫完學術論文了,而今后的學術成績必須在新的單位重新取得。對于青年科研人員,在有導師提出建議和監督的情況下完成工作和完全由自己凝練出科研想法并做出成績是完全不一回事。如果青年科研人員不能夠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提出更深一步的研究想法,他們可能會有一段較長的學術掙扎期,在未來一兩年內完全沒有新的學術成果。另外,要出新的研究成果,就必須購買一些自己的研究設備。青年科研人員要有計劃地設計哪些設備先買,哪一些設備后買,哪一些設備和他人合伙使用。另外,需要思考你們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容納購買的裝備。同時,如果自己沒有設備,是否想好了去哪些地方開展合作研究。

第四關是建立團隊。當獲得一定的科研經費,并持續有學術成果,就必須開始組建自己的學術團隊。招聘一定數量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或者招聘一定數量的科研助手。在組建團隊的時候,青年科研人員不只是簡單地把人員招聘回來,而要懂得給這些新成員安排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個人的優勢去做那些擅長的工作,然后也要懂得合理地提高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否則,人員招聘回來了,他們和你離心離德,不但不會取得好的成績,還可能會影響你們今后的聲譽。在團隊建立之初,還必須知道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是否有穩定的科研關系網絡,如何構建一個完善的科研關系網絡,除了同學、博士導師,你是否有其他熟悉的同行朋友。另外,你們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現在有多少個學生,將來計劃招多少個學生,能夠給每一個學生獨立的研究課題,多久和學生交流一次。你是打算建立一個one-to-one模式的研究團隊,還是建立一個互助式的研究團隊。

第五關是學術研究方向。當建立了自己的學術團隊,就必須開始思考建立一個可能長期發展的研究方向。一個人從事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定限。很多青年學者,剛剛工作的時候,他們完全聽從“領導”的安排去做一些工作,而自己并不去思考這些方向是否有好的發展前景。在短期時間內,聽從安排能夠很快有事情可以做,但壞處就是幾年后完全進入“迷失”狀態,似乎做任何事情自己都拿不定注意。另外,還有很多年輕科研人員簡單地把博士課題研究方向定位為自己將來的研究方向。正常情況下,博士生階段,只是培養個人科研能力的階段,逐漸學會如何收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如何安排規劃科研項目,如何撰寫學術論文,如何通過現象歸納本質與機理,等等。因此,與其說博士課題是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如說它只是引你進山的一個和尚。至于你們自己怎樣修行,看各自造化。也因此,對于青年科研人員,必須有自己的長遠發展目標。一個人從博士后出站開始正式科研工作,還將有30年左右的學術科研生涯。在選擇研究方向時,如果不考慮長遠發展目標,就可能會掉入短期利益的陷阱,將來可能會很難取得突破。

第六關是獲取永久職位。現在國內主流高校都已經開始實行“非升即走”政策,如果青年科研人員在獲得崗位后,在未來5年或者7年時間內沒能夠在高級別職稱上面取得突破,同樣可能會被要求重新尋找工作。對于高級職稱評審,除了科研基金之外,還需要考察學術著作數量及水平、教學任務等。在滿足上述基本要求之外,他們還需要通過激烈的同事競爭。現在很多高校實行“50%晉升制”,即在評高一級職稱的時候,如果同時有多人滿足評定要求,他們均可以參與申請,然而晉升率定在50%。由此可以判斷,這一關是最后最困難的。

第七關是家庭與身體。對于剛剛開始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大家都處于適婚年齡。也因此,大家都需要考慮成家立業、子女教育。很多年輕人在家庭與事業面前,先選擇事業,而后才是家庭。如果是這樣,他們就會面臨夫妻是否相互理解與支持彼此的事業的問題。另外,青年科技人員的身體狀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國家青年千人政策才實行幾年時間,入選者都是40歲以下的青年才俊,然而,短短幾年已經有兩位去世。青年科研人才,在做好學術研究的同時,如何讓自己保持一個好的身體狀況,這是一個需要所有人關注的話題。一方面大家需要取得一個好的科研成績,另一方面不能失去長久的健康本錢。

總而言之,現在青年科研人員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機遇面前,國家對他們的投入是以往任何階段都不能夠比擬的。在大機遇面前,青年科研人員如何闖關成功,成為具有獨立見解、擁有學術影響力的成熟型學者,需要大家更多的討論。當然,最后一句話很重要,青年科研人員,不只是需要簡單的付出勞動和汗水,更需要在過程中保持良好心態和健康體魄,為科研事業長期奮斗。

本文出自科學網喻海良老師博文:青年科研人才成長需要經歷的幾道關口

材料牛編輯獲授權轉載。

材料人網向各大團隊誠心約稿,課題組最新成果、方向總結、團隊訪談、實驗技能等皆可投稿,投稿請聯系: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或 QQ:974822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