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錢駿團隊Adv. Mater.: AIE材料用于STED超分辨生物成像
【背景介紹】
熒光顯微成像技術因其高分辨力和低侵入性,已成為生物醫學研究和診療中重要的觀測手段。但是,由于光學衍射極限的存在,傳統的光學顯微術的分辨能力在200 nm左右,無法滿足亞細胞尺度的觀測需求,而超分辨顯微技術則打破了技術瓶頸,實現了超越光學衍射極限的分辨能力。STED超分辨顯微術的發明者Stefan?Hell因這項技術與PALM超分辨顯微術的發明者共同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STED顯微術也因其極高的分辨能力而受到廣泛關注。
STED超分辨技術的基本原理如下:一束符合光學衍射極限的激光作為激發光,把熒光探針的電子激發到激發態;另一束激光作為擦除光,其光斑經過調制,中心能量很低,形成類似“甜甜圈”的光斑,被激發光激發后的熒光探針在被擦除光照射后,將發生與擦除光波長相同的受激輻射,只有處于擦除光中心沒有能量的部分會發射熒光。如此一來,發射熒光的半徑是由“甜甜圈”的中心半徑決定的,而不是激發光的半徑決定的,即小于衍射極限半徑。
但是,STED顯微成像對熒光探針的要求極為苛刻,首先,熒光材料需要具備很高的受激輻射效率,這樣一來才能獲得較好的“擦除”效果;其次,熒光材料需要極高的光穩定性,因為一般來說擦除光都是功率很高的激光,如果熒光探針容易被光漂白就無法實現STED成像;除此之外,熒光材料還需要具備較大的斯托克斯頻移,否則如果擦除光能被熒光材料吸收并發射熒光,會極大地影響成像效果。目前上轉換材料、量子點和一些有機染料都被用于STED,但是上轉換材料的熒光壽命太長,使得成像速度很慢,難以實現對生命過程的實時觀察;量子點普遍斯托克斯頻移很小,使得成像效果不盡如人意;傳統的有機染料雖然生物兼容性最好,且靶向性強,但是普遍斯托克斯頻移不大,并且光穩定性不好,難以實現長時間的觀測。為了提高有機染料探針的光穩定性,可以將染料包覆形成局部濃度很高的納米顆粒,但是由于傳統有機染料的聚集熒光猝滅(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特性,使得納米顆粒的熒光效率急劇降低,這就與包覆染料的初衷相悖。
【成果簡介】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4日,浙江大學錢駿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Advanced?Materials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IE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Efficiency and Photobleaching Resistance for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Bioimaging”。該團隊報道了AIE材料聚集誘導熒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納米顆粒用于STED超分辨成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錢駿教授于2015年首次提出AIE納米顆粒具有STED超分辨成像潛力后實現了AIE材料在細胞內的STED成像。與傳統有機染料的ACQ效應截然相反,唐本忠院士團隊于2001年發明的AIE材料在高濃度或聚集狀態時熒光效率急劇上升,這使得它的分子聚集后熒光效率高、光穩定性強,加之AIE材料的斯托克斯頻移較大,且兼具有機染料生物毒性小、靶向性高的優勢,非常適合用作STED顯微成像的熒光探針。報道中選用的AIE材料是一種已被用于各種細胞追蹤、靶向標記的“明星分子”,TPE-TPA-FN,其包覆形成的納米顆粒表現出很高的受激輻射擦除效率,在平均功率312.5 mW的皮秒擦除光作用下,能“擦掉”60%的熒光,也因此在后續的細胞實驗中得到了30 nm的高分辨力。更令人驚喜的是,由于其極高的光穩定性,在被峰值功率極高的擦除光連續照射半小時以上后,其熒光強度依然能夠達到初始強度的70%,這意味著它能夠對生命過程進行長時間的、實時的超分辨觀測。
自AIE材料被發明以來,十幾年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細胞器靶向、胞內黏度探測、生物大分子的追蹤以及癌癥治療。AIE材料可以被用作超分辨成像探針,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它意味著許許多多納米尺度的生命過程可以被觀察、研究,意味著更多生命的秘密得以被人類破解。
本工作在開展期間獲得了上海宇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3CB834701和?2013CB834704)、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LR17F050001)等資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圖文導讀】
圖1 AIE納米顆粒合成方法
圖2?AIE顆粒的基本光學性質、光路圖及顆粒的受激擦出能力
圖3?AIE顆粒體外STED超分辨成像
圖4?AIE顆粒光穩定性
圖5?AIE顆粒在細胞內的STED超分辨成像及光穩定性
文獻鏈接:AIE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Efficiency and Photobleaching Resistance for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Bioimaging?(Advanced Materials, 2017, DOI: 10.1002/adma.201703643)
本文由浙江大學錢駿教授團隊投稿,材料人編輯部Allen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