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人報告 | “雙一流”高校鄭州大學材料學科近十年SCI發文數據統計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確認公布。42家高校入選材料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參見名單:化學、材料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共42所)。鄭州大學入選B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雙一流”建設體制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并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那么,鄭州大學在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中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呢?優勢如何充分發揮和發展?劣勢要如何彌補并趕超?也許我們能從鄭州大學的SCI發文數量和質量得到部分答案。

  1. 文獻檢索方法

檢索數據庫:web of science

數據庫范圍: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檢索時間段:2008-2017(10年)

檢 索 條 件: 類別(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國家/地區(PEOPLES R CHINA)→機構( ZHENGZHOU UNIV)→擴展機構

  1. 材料學科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

在2008-2017這十年內,材料科學類sci文章總量為999,313,發表數量位于前十位的占據了將近90%的數量,而中國和中國臺灣占到了總量的約40%。材料創新一直是各種顛覆性技術革命的核心,新型材料是新型制造業的基礎。當前,中國關鍵材料的對外依存度極高。以關鍵新材料為例,師昌緒院士生前曾估計,其自給率僅為14%。在政府支持和科研人才雙重刺激下,中國正加速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為創新驅動戰略提供持續動力。表1的數據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那么,再看國內材料學科的具體發展情況(表2)。中科院以約占國際材料類文章總量11%的成績,遙遙領先。緊隨其后的是清華、哈工大等一批A類“雙一流”院校(國科大除外);單以位居國內三甲的清華和哈工大而言,仍都高于排名世界第十的意大利。這說明清華、哈工大等一批A類“雙一流”院校有絕對的能力和信心做到世界一流;但是在B類“雙一流”院校之列的鄭州大學仍有不足和欠缺。

  1. 淺談鄭大材料科學的“學術圈”

鄭州大學2008-2017年這十年間,統計到的共發表SCI論文1706篇;其中,與鄭大合作排在前十位的單位如表3所示。另據統計,與鄭大合作單位機構共581家,以前250家合作單位作不完全統計——包括171家國內單位(130家科研院校,占比76%;41家企業,占比24%)和78個國外科研單位。該校這一學術研究網絡有著廣泛的產學研優勢——形成了一種圍繞周邊實際難題謀創新,著眼長遠談發展——與地方企業、普通高校合作為創新驅動戰略提供持續動力,與中科院、清華等開展深入的合作,拉近與國內第一梯隊科研單位的差距,與美國、英國等41個國家和地區的205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系,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保持國際眼光與戰略。但是,九家國內合作單位僅有兩家有較強的科研水平,國外合作單位僅占一家(表3)。這一格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科研水平和上升空間,因此,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力度,更深一層與國內先進先進科研院所的合作是使得鄭大“雙一流”最終不負眾望的必然選擇。

顯然,我們從圖1也可以了解到,鄭大的科研水平正在經歷一次從質的變化到質的提升的關鍵時期。從2008年至2012年這五年時間每年的論文數量和引文數量同步上升;之后到2015年,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雖然逐年降低但引文數量卻穩步上漲,這一定程度表明其文章的質量相比于以前有所提高,這是科學研究水平上升的表現;2015年至2017年,這三年時間內,文章數量也在穩步上漲,表明鄭大正在經歷一場包括科研團和科研水平等都在脫胎換骨的關鍵時期。

圖 1. 鄭大2008-2017年文章發表數量及引文數

鄭大這十年內1706篇文章,有656篇會議論文(38.5%)和1052篇學術性文章(article,61.7%)。如此之高的會議性論文比例也印證了其余國內外科研單位企業等廣泛的交流;學術性文章發布數量排名前五的雜志為:MATERIALS LETTERS(69,6.559%)、CRYSTAL GROWTH DESIGN(60, 5.703%)、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55, 5.228%)、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52, 4.943%)、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44, 4.183%)——這也說明鄭大材料學科的科研水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1. 鄭大如何“掙大”?

鄭大材料學的優勢在材料科學(964,56.5%)和材料物理(300,17.6%)這兩個方向。如何集中優勢延伸和拓展在整個材料學領域的科研水平是當前繼續解答的一個問題。結合實際與研究熱點,能源、傳感器、生物醫藥等是努力的方向之一,這十年中鄭大的高被引文章(抗癌藥物運輸、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金屬材料計算)的研究領域也驗證了這一說法的可行性。

從SCI統計數據看,鄭大材料學科掙得世界一流需要找到一條自己的道路和方案。筆者一家淺顯之言,管窺之語,如有錯誤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納米學術組Mr_PSP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