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原“冶金部”部屬院校的材料學科的發展現狀
1998年時逢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許多原來國務院部委下屬的院校或被教育部收編,或下放直各省直屬,或合并重組為其他院校。作為材料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的鋼鐵、有色金屬所屬的冶金部在2000年初的國家機關機構改革中被撤銷,其職能分散至國資委、鋼鐵工業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曾經冶金部(含有色總公司)的部屬院校,他們曾經為我國金屬材料行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那么他們的發展現狀如何?筆者下面帶領大家來揭開他們迷人的面紗。
原冶金部(含有色總公司)共轄17所院校。其中青島建筑工程學院(2004年更名為青島理工大學)和長春師范學院因為沒有材料學科的碩士點,故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類。
筆者從各院校的院系設置、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以及國家級科研平臺5個方面展示基本情況。至于各校的教育部、省級的學科和科研平臺也是十分豐富的,鑒于篇章有限,在此不在贅述。本文寫作目地并不是給各個學校排名和做比較,僅僅是為了展現各校材料學科的基本情況、風采和特色。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廣大網友諒解和指正。
北京鋼鐵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211院校)
【所在省市】:北京市
【院系設置】: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籌)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效軋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板帶生產先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材料環境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
材料服役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東北工學院(1993年更名為東北大學)and?沈陽黃金學院(1997年合并入東北大學,985,211院校)
【所在省市】:遼寧省沈陽市
【院系設置】:冶金學院、材料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冶金自動化工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南礦冶學院(1985年更名為中南工業大學,2000年后并入中南大學,211、985院校)
【所在省市】:湖南省長沙市
【院系設置】: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粉末冶金研究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有色金屬冶金(二級學科)
【國家級科研平臺】: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輕質高強國防重點實驗室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家級科技重點實驗室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制造協同創新中心
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高性能鋁材工程化研究與創新能力建設平臺
昆明工學院(1995年更名為昆明理工大學)
【所在省市】:云南省昆明市
【院系設置】: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有色金屬冶金(二級學科)、冶金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冶金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超硬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國際聯合中心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國家工程中心
復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武漢鋼鐵學院(1995年更名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所在省市】:湖北省武漢市
【院系設置】:材料與冶金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材料學、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江西冶金學院(1988年更名為南方冶金學院、2004年更名為江西理工大學)
【所在省市】:江西省贛州市
【院系設置】: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材科科學與工程學院、稀土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無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冶金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西安冶金建筑學院(1994年更名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所在省市】:陜西省西安市
【院系設置】:冶金工程學院、?材料與礦資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干法水泥回轉窯預熱預分解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生態建筑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鞍山鋼鐵學院(2002年更名為鞍山科技大學、2006年更名為遼寧科技大學)
【所在省市】:遼寧省鞍山市
【院系設置】:材料與冶金學院、高溫材料與鎂資源工程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無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無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馬鞍山鋼鐵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2000年更名為安徽工業大學)
院系設置:
【所在省市】:安徽省馬鞍山市
【院系設置】:冶金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冶金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包頭鋼鐵學院(2003年合并于內蒙古科技大學)??
【所在省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院系設置】:材料與冶金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冶金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冶金工程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河北礦冶學院(相繼更名為唐山工學院、河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現為華北理工大學)
【所在省市】:河北省唐山市
【院系設置】:冶金與能源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冶金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二級學科)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廣東礦冶學院(1982年更名為廣東工學院,1995年合并于廣東工業大學)
【所在省市】:廣東省廣州市
【院系設置】:材料與能源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無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北京冶金機電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方工業大學)
【所在省市】:北京市
【院系設置】: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無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無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桂林冶金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桂林工學院、2009年更名為桂林理工大學)
【所在省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院系設置】: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無
【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學科)】:無
【國家級科研平臺】:無
筆者小議:
從上面的各校情況,我們不難發現,躋身于985、211工程隊伍的院校在科研平臺建設資金方面得到相關部分的大力扶持。擁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科研平臺建設。科研整體實力較其他院校要強一些。昆明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院校因為各種原因雖然未能得到985、211工程的垂青。但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優勢學科的建設上面,加之近幾年也得到了大量的省部級科研經費扶持,科研方面的進展很大,承擔了多個國家863、973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在鋼鐵、有色金屬業界也頗有名氣,畢業的學生深受企業喜愛,不輸于重點院校的學子。
今日,在市場經濟改革的大潮中,在新能源與新材料發展的沖擊下,鋼鐵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嚴重危機,面臨人員分流,企業減負。有色金屬行業同樣也受到沖擊。連續虧損,依靠國家的扶持度日。面臨行業暗淡的前景,作為原“冶金部”部屬院校的學子雖然沒有昔日天子驕子,企業寵兒的光環,依然應當看到這個行業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鋼鐵和有色金屬作為國家的命脈產業是立國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現在的改革和分流只是行業發展去腐存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的必經之路。波谷的最后必然有新的波峰的出現。要相信傳統材料也有美好的明天出現。
本文由材料人車用材料學習小組組長、湖南分會會員肖弋 供稿
有沒有相關原機械部的院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