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材料坑了你? 這樣想可能會覺得好過一點


Black hole, artwork

今年剛畢業的師弟師答辯結束后,邀我和幾個要好的師兄弟坐在一起閑聊。簽了汽車的他,一個勁地吐槽材料如何如何地不好找工作。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材料就是個坑”。

持有這種觀點的當然不止他一個。開句玩笑話,如果要跟一個搞材料的人套近乎,大談“材料是個坑”,十之八九不會錯的。

自然,我不會叫師弟去網上找幾篇雞湯文,或者幾篇國家政策文章打打雞血。但是,師弟用如此語言形容曾經奮斗過的專業,總是讓人不太舒服,也并不是完全的事實。

首先,這些年國家對材料科研的大量投入,才讓很多人有機會讀研讀博。

很多人嘲諷材料科技論文節節攀升,從數量上看已經是第二大國,但是太多論文并無用處。這個觀點或許有正確的一面,但是,大量的學材料的,包括我自己在內,同樣也是材料科研大投入的受益者。

為什么? 因為材料科研很費錢,培養一名碩士生、博士生很費錢。

以自己讀研經歷為例,所做實驗涉及到的制備設備和分析設備,總價大概有千萬以上。這些先進設備都是近七、八年實驗室用拿到的科研經費新購。得益于此,讀研期間還學到了不少大型儀器的操作和簡單維修。據留組的大師兄回憶,當年他做實驗的時候,實驗室除了個管式爐,其他什么都沒有,整天除了燒爐子還是燒爐子,燒一個樣品就得一個月,哪像現在30分鐘就可以搞定。

如果沒有設備,把樣品送到外面去測量也可以解決,不過價格也往往低不了。因為是自己實驗室的設備,學生又少,所以我做實驗就不太考慮機時,能精確一點就精確一點。后來給其他實驗室測樣品,一個樣品測了24個小時,測試費就是9600塊錢。這樣看來,如果按照對外測試收費標準,我的一個樣品全套分析下來就要花掉1萬5。

樣品的合成也談不上非常便宜。原材料5個9的純度,光樣品的原料成本都在100塊以上。燒結時要用保護氣氛,每四個樣品就要燒掉一瓶大約200塊的氬氣,每個樣品還得用掉一片24塊的應變片。

畢業答辯之后,我曾清理過自己留下的樣品,大概有100個,實際制備的還不止這個數。

還有,學校每年要發給我接近3萬的補助,發了SCI論文還拿了獎金。

如果實驗室之前沒有拿到大筆科研經費,就購置不了實驗設備,甚至都有可能支付不了實驗開銷。至少,學生會少招,博士畢業也不可能會留組。

如果國家沒有在材料科研上大筆投入,那學校也不會招現在這么多的碩博士。那我們中大部分學材料的也上不了碩博。

就像高考擴招,大家都在說大學生含金量縮水。但如果沒有擴招,大部分不是也沒有機會讀好大學了。

自己所在的研究所,進去那一年收20個,聽說今年才要6個。如果今年再來應聘,還真沒有把握能夠成功。

所謂的成功,能力和努力固然是重要,但很多時候其實是撞上了好機會。

另外,由于材料科學偏基礎,錢途談不上很好,競爭激烈程度小,所以讓很多人拿到了比較好的文憑。

前些天在一場線下活動認識一個人,TOP2研究生畢業,也學材料,現在進了券商。他一個勁地抱怨材料專業如何如何不好,早就想搞金融,現在總算得償了。我于是問他,既然這么想去金融,為什么當初讀研的時候不考TOP2的經濟學院?他支支吾吾沒有回答。

其實,答案很明顯。TOP2的經濟學院的考研難度,跟材料學院的難度不在一個量級上。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據說每年復試分數線都在400分左右,北大的估計也差不多。對于本科也是如此,想進經濟學院的分數要比進材料學院的分數要高幾分甚至十幾分。材料學院也好,經濟學院也好,都是TOP2的文憑,很好使。

話說回來,材料科研的加大投入,給予了大批材料碩博生培養的機會。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材料碩博生的過剩。

一名碩博生,短則2-3年,長則5-6年,雖然培養經費相較于文科生高,但是比起一位專職的材料科研人才來說,花銷還是比較少的。別的不說,僅僅一個實驗室助研的工資,也夠4-5位甚至更多碩士生補助。再加上搞科研的地方進人還有編制的限制。所以培養人數的龐大,遠遠要多于各高校所能提供的科研崗位。

雖然材料的重要性的口號天天喊,月月喊(前兩天又看到有新聞報道說新材料產業將達到萬億,我怎么記得十二五時候說的是2萬億),但材料研發的基礎性、周期性、風險性,注定了并不是大多數從事材料生產企業的標配。找工作時追求絕對專業對口,那自然是覺得無用武之地了。

但是,學個材料,讀個碩博,找到一份工程師的職位并不算難,薪水待遇也不見得低。不過問題并不在這里。問題在于很多人并沒有因為學材料而找到一份高薪、環境好、工作又輕松的工作。其實這不僅僅是材料專業的問題,整個工科都或多或少存在這個問題。上大學讀研乃至讀博,大家首要目的還是想找一份好工作,至于對材料有多熱愛真談不上,找的工作是不是跟所學知識相關也并不太重要。否則,正因為國內材料行業水平低,提升空間大,更值得材料人才投身才是。

讀研讀博,對找工作有沒有提升呢?普遍來說是有的。很多工科本科生基本都是下基層做技術工人,苦熬多年才有可能成為技術員。而碩士一般都不會在一線生產崗位上呆多久。各類研究院所、研發崗也基本都是碩士生的進場門檻。

真要我說,這個事得看淡。學材料,如果沒有其他強烈的想法,可以讀個研,原來覺得文憑不好的,可以沖一沖名校,畢業后想干對口工作,又找到了比較好的去處,自然皆大歡喜。畢業后沒什么特別的想法,又覺得材料相關工作達不到你的預期,大可以找其他出路。

如果一開始就非常介意,大可以在讀研讀博的時候轉方向,或者在大學畢業后轉行。待到博士畢業,再回頭抱怨材料是個坑,稍微有點晚啊。

材料牛新銳作者獨孤九劍撰寫,僅在材料牛平臺上發表,謝絕轉載。

材料牛編輯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