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cience:醌作為共催化劑助力高效Pd催化


【引言】

鈀催化的有機分子氧化反應起源于1959年,當時用于乙烯和水的氧化偶聯。此后不久就報道了鈀催化的芳烴與聯芳基的氧化。這些方法的較差的催化效率和較低的選擇性促進了以預氧化底物(如芳基鹵化物)為偶合的Pd催化的發展。Pd催化的反應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對于C-H鍵的直接氧化官能的方法可以基本上簡化到不同的化學結構。Pd催化C-H鍵氧化反應能夠使藥物、農藥以及其他領域中的各種復雜有機分子合成更加簡單,但是目前的方法中Pd催化劑的負載量量有時需要非常高,而且反應中需要加入大量氧化劑,嚴重影響了Pd(II)催化在有機合成反應中的應用。盡管引入氧氣作為氧化劑減少了對預活化的需求,但是催化卻往往效率較低,特別是在芳烴偶聯的情況下,現有的方法通常表現出較差的催化劑性能。

近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Shannon S. Stahl(通訊作者)探討了具有代表性的Pd催化氧化C-H芳基化反應的機理,并闡明了破壞催化劑性能的機理特征,包括底物消耗的副反應和催化劑作為非活性物質的存在。同時揭示了在反應中加入醌作為共催化劑,能夠解決以上缺點。使用2,5-二叔丁基鄰苯醌使Pd催化劑能夠有效地利用分子氧作為氧化劑,反應產率高,并使Pd催化劑的TON大于1900(以往的Pd催化反應TON為13),同時在對苯乙酸鄰位C(sp2)-H的活化反應中,實現了中等到優異的C-H鍵芳基化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Tailored quinones support high-turnover Pd catalysts for oxidative C-H arylation with O2”為題發表在Science上。

【圖文導讀】

圖一、?Pd催化C-H氧化反應,突出了催化劑性能

圖二、Pd催化C-H芳基化反應的動力學和光譜分析

圖三、實驗數據和計算分析一致

 

圖四載量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文獻鏈接:“Tailored quinones support high-turnover Pd catalysts for oxidative C-H arylation with O2”(Science202010.1126/science.abd1085)

本文由材料人CYM編譯供稿。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