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首本合作期刊Research全視角解讀
一、導讀
2017年11月,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發起了科學合作期刊計劃(Science Partner Journal, SPJ),該計劃的宗旨是:通過與國際研究機構,基金會,資助者和協會等合作出版高質量的在線開放獲取出版物。合作機構在學術刊物編輯上是獨立的,并且對期刊發表的內容負責。因此,SPJ計劃的核心就是按照AAAS旗下知名的全球刊物—Science的出版實踐來滿足機構合作者的出版需求,本質上是為新刊提供一個便于擴大影響力的數字出版平臺。截止目前,該計劃已經創辦新刊11本,合作機構均來自中國。
圖1.1 ?SPJ計劃創辦的11本新刊
本文介紹的就是這一計劃的首本合作刊物—Research。
二、Research簡介
2018年8月,由中國科協和美國科學促進會共同創辦的新刊—Research正式在線發表首篇論文,從而標志著Science系列刊物的首份合作期刊正式面世。
該刊由中科院院士黃維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崔天宏分別擔任中國和國際主編,期刊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與中國科協的科技評論出版社共同發行。創刊初期免收版面費,2021年1月1日之后由中國科協補貼部分費用,目前的論文處理費標準如下:
研究論文和綜述為1500美元,展望(Perspectives) 為1200美元。
Research期刊的官方介紹如下:
該刊的審稿要求為:
根據上述信息得知,其可接收的工作范圍包括基礎和工程應用領域,即綜合性期刊。論文的新穎性角度,則指出“信息不能是文獻中已經存在”,這句話的可能含義是得到的主要研究結果應當是全新的。但是,諸如high-quality, ?important 和innovative等關鍵詞表述卻略顯含糊。相比之下,Matter以及ACS Materials Letters的關鍵詞,如groundbreaking technologies,significant advances以及most transformative,似乎具有更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強調意味。
圖2.1 Research的收錄信息
從2018年8月發布以來,一年半后的2020年3月被ESCI收錄(圖2.1),所屬學科為“多學科”。 此外,還同時被CAS、CNKI、CSCD、DOAJ、EI、INSPEC、PMC 以及Scopus等數據庫收錄。不過,對比創刊較晚的Matter等期刊,該刊仍未被SCIE收錄,不過依舊可以通過Web of Science檢索到全部論文。
三、Research發文與影響力分析
圖3.1 Research年度發文數
2018-2020年間,Research總發文量為275篇,其中,Review類文章分別為2,13和29篇。同2019年相比,2020年的總發文增長率近30%,可見稿件數量充足,增長強勁。
圖3.2 Research發表的各種類型論文占比圖(數據來源Scopus)
圖3.2顯示了各種類型文章的占比,可見綜述占比并不高,主要以研究論文為主,社論等其他類型文章占比極低,這和Science等傳統綜合期刊截然不同。
根據web of science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2018-2019年所有出版物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2018-2019年Article+Review總數),可得其及時部分影響因子(partial impact factor)為:
這一數值低于ACS Materials Letters和Matter,盡管影響因子不能用來評價單篇論文的影響力,也不能簡單的比較不同學科類別的期刊。但這三本期刊的主力論文研究領域都與材料相關,因此,還是能部分的展現各自的初期影響力。
圖3.3 Research的國家和地區發表量
圖3.3 為發表在Reseach上的成果的國家和地區分布圖,我國以219篇的數量占據了近80%的份額,緊隨其后的是篇數為62篇的美國。我們同時注意到,該刊的編委成員中有60和30多位分別來自中國、美國的學者,這也同中美的發表量排序相吻合,可見新刊的編委構成與發表的國際機構分布還是有一定關聯度的。超過10篇發表量的國家還有新加坡、德國和英國,這幾個國家也同樣有1-3位學者位列編委會之列。
圖3.4 Research的作者發表分布圖(數據來源Scopus)
我們根據發文作者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如圖3.4所示,很清晰的顯示了其中一位學者貢獻了15篇論文,非常令人驚訝。仔細確認后,該學者為黃維,沒錯,就是這本期刊的中國主編。目前剛剛接收的2021年文章中,仍有多篇署名包括主編的成果。
圖3.5 ?Research的文章共同引用的期刊密度圖
圖3.5的密度圖揭示了Research上發表的成果共同引用了哪些期刊的論文作為參考文獻。除了綜合性的Science、Nature、PNAS和NC以外,主要期刊學科分布為材料、化學、物理和藥學類,這一分布符合一本綜合性期刊的屬性。
圖3.6 ?Research的文章關鍵詞
最后,這本刊物成果的主要關鍵詞統計如圖3.6所示。非常令人驚訝,主要側重點基本局限在催化、能源、納米和LED領域,特別是其中通過薄膜作為連接紐帶,這可能與該刊發表的不少太陽能電池、催化等領域的論文有關。
綜上所述,能源、納米和催化確實是不少材料相關期刊的主要稿源。但客觀的說,作為一本綜合性期刊,不可能缺失了凝聚態物理、生命科學以及冷門方向的重要進展。拋開很多人一直以來的國際化指標作為期刊的評價指數不談,單單從核心研究關鍵詞來看,材料、化學以及涉及到部分物理的研究團隊,其主要關注點依舊是熱門領域。
最后,祝愿中國的Research能在未來日漸強大,祝福中國的科研人們能沉下心來關注重要的、細微的科學內涵。
我們不需做中國版的Science,我們只需做中國之光的Research!
本文由Free-Writon供稿。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材料人網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kefu@cailiaoren.com。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