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人報告|后起之秀ACS nano發文數據縱覽


ACS nano是美國化學會旗下頂級期刊,其學術領域覆蓋化學、物理、生物、材料科學、納米科技等方面,印刷版ISSN編號1936-0851,電子版ISSN編號1936-086X,全年出版12期。ACS nano正式出版于2007年,至今已有9年時間,雖然它是一本年輕的雜志,但是發展十分迅速,短短幾年已經成為化學、材料等領域的熱門期刊,刊載了大量原創性的高水平論文。既然ACS nano發展如此迅速,那么作為材料人有必要對其發文狀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下面,就以ACS nano自正式出版以來截止目前(2007-2016)的發文數據進行總結和分析。

ACS nano影響因子怎么樣?

作為化學、材料等領域的新秀,ACS nano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簡稱IF)一直呈上升趨勢,下圖就是ACS nano正式出版以來的影響因子變化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雜志正式出版第二年,即2008年,其影響因子就已達到5.472,隨后更是發展迅速,影響因子節節攀升,2015年的影響因子高達13.334,已經步入頂級期刊行列,在JCR分區里也屬于一區期刊,這說明ACS nano已經得到了廣大科研人員的認可,并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其他更詳細的參數參見下表,表中的數據也說明了ACS nano近年的快速發展。

ACS nano的引用和被引情況怎么樣?

下表列出了ACS nano自2007年以來的被引情況,可以看出,其總被引次數為97676次,其中,RSC Advances引用其次數最多,此外,除了自引,Nanoscal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ano Letter、Carbon、Small、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材料領域的著名期刊也引用了ACS nano上的文章,被引頻次也均超過了1000次,且近幾年的被引頻次呈穩步增長趨勢。被頂級期刊引用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而頻次增加也更加說明了ACS nano在材料領域的影響力正在向這些創刊較早、影響力大的期刊看齊。

下表是ACS nano引用期刊的情況,可以看出,除了自引次數最多外,Nature、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頂級期刊也在引用較多的期刊行列。

ACS nano的發文類型都有哪些?

截止目前,ACS nano共發文9584篇,其中,論文9205篇,編輯評論291篇,綜述122篇,更正110篇,新聞54篇,信件24篇,其余還有個人簡歷、會議消息、撤稿等。可以看出,ACS nano主要以學術論文為主,此外,編輯的評論文章以及綜述也是期刊刊登較多的內容。

哪些國家的論文發表的最多?

由于涉及國家眾多,所以圖中只列出發文數量前十位的國家。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發文數量最多,達到了4654篇,占文章總數的48.55%,幾乎占據了發文總數的一半,其次是中國,1785篇,第三是德國,883篇,接下來依次是韓國、英國、日本、法國、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和加拿大。此外,從圖中還可以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前十位中占到了7席,而亞洲國家僅有3席,這說明整個亞洲的科研水平相較于歐美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中國雖然發文數量眾多,僅次于美國,排名第二,但美國發文數是中國的2.6倍之多,所以,中國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哪些國家發表的高水平論文排名前列?

圖中列出了各個國家ESI高被引文章的分布情況,與發文總數類似,美國依然排名第一,文章總數384篇,中國緊隨其后,共發文270篇,韓國、新加坡、德國、英國、瑞士、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分列三到十位。與發文總數略有區別的是,法國和意大利未能進入前十,而發文總數并不靠前的瑞士和澳大利亞卻脫穎而出,這說明兩國的高質量文章比例較高。此外還可以看出,在ESI高水平文章的數量上,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并不像發文總數那么大,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不僅發文數量逐年遞增,發文質量也是同步跟進的,而質量遠比數量更重要。

哪些科研院所發文數量名列前茅?

這是全球發文總數排名前十位的科研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排名第一,遠超其他科研機構,這主要是因為中科院近年的發展速度極為迅猛,其次也由于其體量龐大,研究領域廣泛,因此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不過,從圖中還可以看到,亞洲僅僅入選三個科研院所,其中,中國1所,新加坡2所,而其余都來自美國,在發文數量這個指標上,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還是遠遠落后于美國的。這說明全球科研水平的分布極不平衡,即便是在亞洲內部進行比較,中國也落后于新加坡,雖然發文總數中國一騎絕塵,但是也應該明白,我國的整體實力仍然處在發展之中,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意識到背后的危機,隨著我國在國際上話語權的逐步提高,也希望科技水平能借著這股東風越來越高。

哪些大牛在ACS nano上發文最多?

ACS nano共有ESI高被引論文786篇,在前幾位高被引論文作者中,來自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王中林教授發文最多,達到19篇,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Rodney S Ruoff 教授發文17篇,排名第二,此外,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崔屹教授發文13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張華教授發文7篇。由此可見,排名前列的均是材料界如雷貫耳的人物,材料人網也曾經對上述一些大牛的研究成果進行過詳細地介紹,不過,讀者可能對Rodney S Ruoff 教授感到陌生,下面小編就簡要介紹一下Rodney S Ruoff 教授。

Rodney S Ruoff?教授簡介

Rodney S Ruoff 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碳材料研究專家,于1988年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獲得化學物理博士學位,Ruoff 教授至今已經在化學、物理、材料科學、機械工程以及生物醫藥工程等領域發表超過260篇研究論文,并被Thomson Reuters評為2000-2010最頂尖的100名材料科學家之一(排名第16)。他是多家國際期刊的主編或者編委,并曾經是韓國成均館大學的杰出訪問教授。Ruoff 教授在材料領域尤其在碳納米材料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曾經在金剛石、富勒烯、納米碳管和石墨烯領域做出了多項杰出工作,在Science和Nature系列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篇。

總結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ACS nano的發文報告,從報告中的數據可以看出,ACS nano作為一個成立時間并不長的期刊,發展極為迅速,無論是影響因子還是發文數量都呈穩步增長趨勢,短短幾年已經成為材料領域的頂級期刊,刊載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性文章,后起之秀的評價當之無愧。

整體來看,中國科研工作者在頂級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這也說明國內的研究環境促進了科研水平的大幅提高,但是,在成績背后我們也應看到,中國的科研水平相比西方發達國家甚至亞洲國家也有很大差距,這就需要國家對科學研究繼續投入更大的支持,進一步提高我國學者在國際科研圈的地位,此外,加強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也是促進科學進步的重要手段。

ESI高被引論文推薦

限于篇幅,小編挑選了14篇被引頻次在1000次以上的ESI高被引論文,以饗讀者:

1、Improved Synthesis of Graphene Oxide

作者:Marcano, Daniela C.; Kosynkin, Dmitry V.; Berlin, Jacob M.等,被引頻次:2416

2、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Efficient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in Fuel Cells

作者:Qu, Liangti; Liu, Yong; Baek, Jong-Beom等,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667

3、Evaluation of solution-process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s as transparent conductors

作者:Becerril, Hdctor A.; Mao, Jie; Liu, Zunfeng等,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653

4、TiO2-graphene nanocomposites. UV-assisted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

作者:Williams, Graeme; Seger, Brian; Kamat, Prashant V.等, ? ? ? ? ? ?被引頻次:1367

5、Graphene Anchored with Co3O4 Nanoparticles as An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Enhanced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Cyclic Performance

作者:Wu, Zhong-Shuai; Ren, Wencai; Wen, Lei等,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245

6、P25-Graphene Composite as a High Performance Photocatalyst

作者:Zhang, Hao; Lv, Xiaojun; Li, Yueming等, ? ? ?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171

7、Self-Assembled Graphene Hydrogel via a One-Step Hydrothermal Process

作者:Xu, Yuxi; Sheng, Kaixuan; Li, Chun等, ? ? ? ? ?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156

8、Anomalous Lattice Vibrations of Single- and Few-Layer MoS2

作者:Lee, Changgu; Yan, Hugen; Brus, Louis E.等,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106

9、Self-Assembled TiO2-Graphene Hybrid Nanostructures for Enhanced Li-Ion Insertion

作者:Wang, Donghai; Choi, Daiwon; Li, Juan; Yang等,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100

10、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Flexible Graphene/Polyaniline Nanofiber Composite Films

作者:Wu, Qiong; Xu, Yuxi; Yao, Zhiyi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075

11、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Human Cells

作者:AshaRani, P. V.; Mun, Grace Low Kah等, ? ? ?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074

12、A Green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Graphene Nanosheets

作者:Guo, Hui-Lin; Wang, Xian-Fei; Qian, Qing-Yun等, ? ? ? ? ? ? ? ? ? ? ?被引頻次:1062

13、Graphene Oxide-MnO2 Nanocomposites for Supercapacitors

作者:Chen, Sheng; Zhu, Junwu; Wu, Xiaodong等, ?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010

14、Multifunctional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for imaging, targeting, and drug delivery

作者:Liong, Monty; Lu, Jie; Kovochich, Michael等, ? ? ? ? ? ? ? ? ? ? ? ? ? ? ? ?被引頻次:1008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科技情報組大城小愛提供,材料牛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材料人網向各大團隊誠心約稿,課題組最新成果、方向總結、團隊訪談、實驗技能等皆可投稿,請聯系: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或 QQ:974822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