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Science爆料Pt上H2解離的新模型:表面缺陷分子的位點特異性反應


【引言】

多相催化中的原型系統是Pt上的H2離解。然而,經過四十多年的研究,兩個不一致的動力學模型描述了H2解離在文獻中占優勢。模型之間的根本差異在于假設事件分子的動能狀態不同。在第一個模型中,能量在碰撞中是守恒的,并且入射分子彈性地散射到前體狀態。在第二個模型中,入射動能不守恒的。根據確切的撞擊點,它直接耦合到解離坐標或消散。然而,一種用于鉑(111)上的H2解離的模型引起預平衡并向缺陷擴散,而另一種模型基于直接和局部反應。

【成果簡介】

今日,在荷蘭基礎能源研究所Ludo B. F. Juurlink教授團隊(通訊作者)的帶領下,通過使用彎曲的Pt單晶表面量化位點特異性反應。反應性是階梯型的,并且隨著臺階狀密度線性變化。只有局部解離的模型才與團隊的結果一致。此的方法提供絕對的,特定位點的反應截面。相關成果以題為“Site-specific reactivity of molecules with surface defects—the case of H2?dissociation on Pt”發表在了Science上。

?【圖文導讀】

圖1 動態H2解離機制

圖2 彎曲的晶體反應性測量圖3?表面溫度和B型臺階密度反應性

文獻鏈接Site-specific reactivity of molecules with surface defects—the case of H2?dissociation on Pt(Science,2019,DOI:1126/science.aau6716)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學術組木文韜翻譯,材料牛整理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