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最新Science:束狀Pt-Ni合金納米籠繼續提升高效ORR性能


【引言】

鉑(Pt)是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氧還原反應(ORR)最活躍的電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然而,目前最先進的Pt催化劑在成本和可獲得性方面仍然缺乏活性和穩定性。利用納米Pt合金的近表面組成來提高Pt基電催化劑的電催化性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具有最佳性能的高活性位點。加入其他過渡金屬可以通過配體和應變效應改變Pt-O中間體的結合強度來提高催化性能。另外,一維(1D)納米結構及組裝體由于其固有的各向異性、更高的柔性和更高的導電性而表現出更高的穩定性。一維納米結構的各向異性使其與通常的碳載體有更大的表面接觸,從而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然而,這些固態一維納米結構中含有大量的貴金屬,這限制了貴金屬的利用。為此,應當基于Pt的最佳利用效率(多孔納米結構),為ORR(化學合金化)提供良好的納米級化學環境,并在活性位點暴露優化結構設計Pt基的最佳ORR催化劑。

【成果簡介】

今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夏寶玉教授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團隊(共同通訊作者)帶領下,與海南大學日本電氣通信大學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南昌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報道了一維束狀的鉑-鎳(Pt-Ni)合金納米籠,具有用于氧化還原反應的Pt皮結構,具有高質量活性(3.52?A/mgPt)和比活性(5.16?mA/cm2) ,比市售Pt/C催化劑高17到14倍。在50,000次循環后,該催化劑表現出高穩定性,而活性下降可忽略不計。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均表明,由應變和配體效應引起的強鍵鉑-氧(Pt-O)位點較少。此外,通過該催化劑組裝的燃料電池在0.6?V下提供為1.5?A/cm2的電流密度,并可穩定運行至少180小時。相關成果以題為Engineering bunched Pt-Ni alloy nanocage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in practical fuel cells發表在了Science上。

【圖文導讀】

圖1?Pt1.5Ni-BNSs的結構和組成表征

2 從Pt1.5Ni-BNSs蝕刻得到PtNi-BNCs的結構和成分表征

3 各種Pt樣品的電化學和燃料電池性能

4 各種催化劑的耐久性能

5 原位XAFS和XANES分析

文獻鏈接:Engineering bunched Pt-Ni alloy nanocage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in practical fuel cells(Science,2019,DOI:10.1126/science.aaw7493)

本文由木文韜翻譯,材料牛整理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